貴溪洋小學項目 東南網1月28日訊2015年以來,隨著我國人口生育政策的調整,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三明市區幼兒園、小學、初中新入學人數不斷增長,學位缺口嚴重,超負荷運轉問題嚴重,部分學校班額嚴重超標,少數優質校“大班額”更為突出。教育建設項目資金難、征遷難。2019年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出臺《三明市教育補短板應急項目建設實施方案》,詳細規劃2019-2022年應急項目建設,分時在市區實施20個教育補短板項目,總投資為15.89億元,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16795個。 一、建立“政府統籌、國企承建”機制。市本級及梅列、三元兩區按照統籌兼顧、提前謀劃、留有余地的原則,科學謀劃項目建設。同時,發揮國有企業在項目建設中的攻堅克難作用,明確由市城發集團承建教育補短板項目,打造“交鑰匙”工程。 滬明小學項目 二、建立項目建設投融資機制。通過財政投入、爭取債券、國企融資等方式,多渠道解決項目資金問題,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二、建立部門行業協同配合機制。設立工作目標責任清單,逐一明確相關單位的協調、審批、征遷等職責,建立工作銷單和每周通報制度, “一月一議”“一事一議”突破難點問題,多部門合力推進項目。如,三元區3個月內完成197戶拆遷任務,市城發集團第一時間跟進施工,僅用5個月完成三元區第三實驗小學建設。 三元區第三實驗小學項目 四、建立應急工作推進機制。落實省上工程項目審批改革精神,創新項目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前期階段,做到“程序不減、時限壓縮”。各相關單位依據職責分工,建立聯審聯辦機制,在可研立項、規劃設計、招投標等各環節交叉作業、并聯推進,實現從前期工作到正式施工的無縫銜接。施工階段,堅持“應急管理、四項保證”。在“保質量、保安全、保工期、保廉潔”的前提下,從緊安排項目實施計劃,強化資源調配、人員調度、質量管理,制定關鍵節點趕工獎懲機制,加班加點搶抓進度。如,新東霞小學和滬明小學不到9個月建成使用,比同類項目18個月的建設周期減少了一半時間。 貴溪洋中學項目 截止2021年12月底,20個市區教育補短板應急建設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3.35億元(2021年累計完成投資7.0485億元),其中已完工并投入使用項目18個,2個項目綜合樓主體封頂、教學樓主體施工(富興中學、貴溪洋中學)。 (圖片由三明市教育局供圖)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