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口鎮高坑村村民曾慶梅、張香子夫婦終于見到失散29年的孩子曾繁輝 東南網1月28日訊(通訊員 彭程 吳火招 余在洋 江濤 王巍 文/圖)1月27日下午15時許,在三明清流縣公安局,嵩口鎮高坑村村民曾慶梅、張香子夫婦終于見到失散29年的孩子曾繁輝。張香子抱著孩子的一瞬間淚如泉涌:“我們一直在找你,一直想著你啊。” 被拐家庭坎坷的29年 時間倒回1993年7月30日,一位寧化口音的巫姓男子再次來到高坑村曾慶梅家中借宿。曾慶梅回憶,巫姓男子曾在路上與他搭訕,稱其搭乘的班車壞了只能步行回寧化。曾慶梅是寧化人,老實淳樸,遇到老鄉,二話不說,便收留對方在家中借宿過4天左右。 第二天中午,曾慶梅夫婦做完農活回到家中發現,8歲的小兒子曾繁輝與巫姓男子一同不見蹤影。有目擊者稱,見到一名男子帶著曾繁輝往大路口方向走去。“我跑了一個多鐘頭到大路口,在路上我就想,怎么還沒到,怎么這么遠?”曾慶梅說。 大路口交通四通八達,沿途車輛很多,目擊者誰也說不準巫姓男子到底帶孩子上了哪輛車,往哪個方向去。走在回家路上,當時的曾慶梅并不知曉,他和孩子就此走上不同的方向,而從高坑到大路口這段只有3公里多的路,會成為漫長尋親路的起點。 一家人團圓 報警后,由于條件所限且有價值的線索極少,尋找孩子一事一直沒有進展,夫婦倆在清流警方的幫助下,與親朋好友尋遍周邊縣域和各個鄉鎮,均沒有曾繁輝的音訊。張香子介紹,曾繁輝還有兩個哥哥,而家里僅有一些種植收入,沒有多余的錢讓他們到更遠的地方尋找,每天只能以淚洗面。 而彼時的曾繁輝,很快成了距離高坑村230公里外的永春縣桃城鎮的“余宗興”。他回憶,巫姓男子稱帶他去買糖、找父母,將他騙至大路口后,塞進一輛零擔車后廂內,還在中間人家中住了一晚,之后便來到“新家”。養父將其改名為“余宗興”,后因養父母離婚,16歲時養父去世,余宗興不得已輟學,開始四處打零工養活自己。 早早嘗過人生百態,余宗興一直沒放棄尋找親生父母,20歲時,他到當地公安報案,采血入庫。“我記得自己、哥哥的名字,記得‘高坑’,曾聽說龍海有一個高坑村,還特意去了那,但和印象中的家不一樣,我知道不是那。”余宗興說。 跨國尋親,只為團圓 等待的日子煎熬而漫長,尋親沒有結果,但人生還要繼續。2020年,余宗興與朋友一起前往國外從事餐飲行業,“想多賺點錢,萬一找到了父母,我也能贍養他們。”他說。 2021年6月,張香子與鄰居聊天時,得知嵩溪鎮肖正生夫婦在清流警方的幫助下找回了失散30年的兒子,抱著一絲希望,夫婦二人到清流縣公安局尋求幫助。 送上錦旗 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法醫李良基在詳細了解情況后為他們采集血樣入數據庫,幾天后,系統顯示曾慶梅、張香子夫婦的血樣初次比中泉州市永春縣桃城鎮居民余宗興,李良基迅速聯系永春縣公安局尋求幫助。 去年10月,永春警方幾經查訪后得知余宗興正在國外,李良基輾轉加上余宗興微信,告知即將血樣復核一事,余宗興隨即準備回國。因疫情原因,經過“21+21+7”的集中隔離,2022年1月,余宗興終于拿到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順利進行血樣采集復核。結果顯示,永春縣余宗興的血樣與清流縣曾慶梅、張香子夫婦的血樣完全吻合,余宗興正是曾慶梅夫婦失散長達29年的小兒子曾繁輝。 “再一次抱著爸爸媽媽,我才感覺又有家了。感謝清流、永春兩地警方和社會各界為我們一家團圓作出的努力,接下去,我要陪家人過年,填補缺失了29年的親情。”余宗興說。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