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22日訊(通訊員 吳振湖 賴清亮)春分時節,在滿載游客的竹排上,船工林上樹又用抑揚頓挫的尤溪方言唱起了自編的山歌,喜悅和自豪讓山歌韻味更足了。 三明尤溪半山村一面臨著沈溪河,另一面緊挨著四座山,而每座山都只有一半屬于這個村,“半山”由此得名。“半山”也是資源匱乏的代名詞,2015年以前一直是鎮里的貧困村、“垃圾村”“賭博村”和“空殼村”。 短短幾年,半山村已發展成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美麗鄉村典型示范村,是福建省10個“美麗鄉村典型示范村”之一,半山三誠文化旅游區成功創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半山蝶變”因何而來? 旅長回村當支書 “旅長林上斗,退役后帶著組織關系返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們沒想到,當年村里那個“窮后生”林上斗好不容易跳出了山溝溝,怎么可能“不干旅長干支書”? 2015年村級組織換屆期間,尤溪縣大力實施“人才回引”工程,找到了剛從大校旅長崗位退下來的林上斗。 得知家鄉有需要,林上斗毅然婉拒大企業拋來的橄欖枝,放棄大城市的優越生活。在經軍地有關部門批準后,他帶著黨員組織關系,回到生他養他的半山村任黨支部書記。 林上斗上任后一刻也沒有閑著,他從抓班子、帶隊伍、樹正氣入手,堅持“黨建引領、產業強村、文化筑魂、機制創新”工作思路,團結帶領班子成員一起整環境、建設施…… 在林上斗的帶領下,半山村過去的“賭博風”剎住了,五條污水橫流的臭水溝不見了,半山大橋順利通車了,荒地變成了“三誠”主題公園,整潔的瀝青村道也通到村民家門口,村民們合力建起了12座“生肖議事亭”…… 村民成功變股民 近日,半山村的村民們領到了“紅本本”——“尤溪縣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股權證”。 林瑞會是半山村村民,2018年回村開起了“浪子餐館”,他告訴記者,他家3口人,每人1股,證上共有3股,有了股權證,每年都可以按股從村里合作社領到分紅。 像林瑞會一樣,半山村家家戶戶都加入半月島生態發展專業合作社成了股民。 “同股同權,動態平衡。”林上斗介紹,“同股同權”是在全面清產核資基礎上,按照“量化到戶、折股到人”原則,對土地承包經營、集體土地等6類資源進行確權,共發放股權證254本,確權1105股;“動態平衡”是指股權數實行動態管理,生育嫁娶等,戶籍人數產生變化時,經過確認,股權數可增可減。 “村社一體,共同富裕”。2015年來,由村黨組織牽頭,成立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半月島經濟合作社,通過統一流轉經營權方式,盤活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資源,實現資產保值增值,2015年以來合作社累計分紅達132萬元。 村里來了“新知青” 頭雁引來了群雁。 去年,半山迎來了一撥撥“新知青”,他們住在古民居,依托半山村深厚的文化底蘊創作影視、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作品,營造了濃厚的藝術氛圍。 青年藝術家洪緯、周青便是“頭雁”。在得知半山村發生變化后,夫妻倆離開了生活20多年的杭州,在半山村創辦了“新知青藝術公社”,以實際行動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新知青藝術公社以‘自發’‘共建’的形式,匯聚五湖四海熱愛鄉村的年輕藝術家、高校師生共赴鄉村,用文化藝術去復活、建設鄉村。目前,新知青藝術公社正在建立高校聯盟,將高校學子的社會實踐與鄉村建設緊密相連。大學生們如“群雁”一般組團來到半山村,為村民培訓短視頻直播、參與新型農民的精神建設……不僅讓半山在網絡上“火”起來,還培養出了一批“網紅村民”。 產業富民,文化興村,鄉村振興再出發。除了半山村,在尤溪縣2021年村(社區)“兩委”換屆中,共有142名退伍軍人回村任職,其中37名跟林上斗一樣當了“兵支書”,還有105名任職“村兩委”,投入到全縣各村的鄉村振興再出發大潮中,為各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貢獻力量。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