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泰寧縣大龍鄉南陽村田間著火,現場火勢迅速蔓延,在消防所人員與派出所民警一起奮力撲救下,火勢很快被撲滅。趙玲 攝 “灑水車正在加水,馬上過來!儒坊村祠堂下有一個消火栓也可以取水。” 15分鐘后火勢被成功撲滅。開善鄉消防所工作人員江彌輝說:“灑水車平日有備水,到那沒多久我們就把火撲滅了?!?/p> 這是4月8日發生在三明泰寧縣開善鄉的真實案例,類似這樣“滅早滅小滅初期”的火災案例還有很多。從地域上看,消防隊距離鄉鎮、農村太遠,發生火災時難以快速到場撲救;受災人群多為老人、小孩等弱勢群體,他們的消防安全意識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泰寧縣消防救援大隊逐一”對癥下藥”。 建立鄉鎮消防所 解決人員難:目前,全縣9個鄉鎮已全部完成消防所的建立,固化一批不少于15人的專兼職滅火救援人員,制定消防所組織機構文件,組建鄉鎮消防安全委員會,為農村地區培養一批消防所“明白人”。 解決地域遠:就農村偏遠,遠水難救近火等問題,全縣各鎮、村成立的兩級消防隊伍,建立群聊,能第一時間知道火災情況,鎮村消防隊伍在火災發生初期能夠及時趕赴現場,做到“打早打小”。 解決意識弱:對留守老人、兒童這些特殊群體建立臺賬,各鄉鎮消防所人員主動深入各自然村,以村干部為抓手,廣泛培養“消防安全明白人”,定期到村民家中開展隱患排查,借助農村趕圩、集會等特殊時段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活動,積極推動和派出所等部門開展每周不少于3次的聯勤聯動,有效提升了特殊群體的消防安全意識。 解決器材少:目前,各鄉鎮均已設置獨立的消防救援裝備器材場所室,配備不低于臨時處置突發事件的消防救援裝備,同時全縣有30%的行政村均配備了不少于6人的微型消防站,對朱口、下渠、開善、大龍等鄉鎮的灑水車的車體噴涂消防標識,對標消防救援標準進行集中改造,全力推動各鄉鎮消防栓管網基礎建設;利用河道增設消防用水的取水口,有效解決“消防用水愁”的問題。 開展消防安全宣傳 解決能力弱:目前,泰寧縣已將全縣消防所、微型消防站納入指揮調度體系,加強業務訓練、裝備運用、熟悉演練指導力度,開展經常性地拉動演練,截至目前共開展拉動測試100余次,縣消安委辦公室每月定期對拉動測試及消防所參與處置滅火救援情況通報,有效提升基層救援力量處置水平。 2022年初,全縣九個鄉鎮各行政村、鄉鎮內相關企業簽訂消防安全責任狀300余份,同時督促指導村委會(居委會)與管轄企業、個體工商戶、出租房業主等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160余份。自2022年2月1日以來,全縣共發生火災12起,消防所參與處置9起轄區火災,參與率為72.7%。其中,朱口鎮、下渠鎮、大龍鄉、開善鄉消防所的響應,快速實現了“打小滅早滅初期”的防控目標。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