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召開“大愛三明”主題新聞發布會 吳佳霖 攝 三明是精神文明建設發源地,精明文明是三明最重要的城市名片、最突出的特色優勢、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東南網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進入新時代,為了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上新水平,市委深度謀劃、認真研究,提出“精神文明改革,要在持續打響‘滿意在三明’品牌的基礎上,打造‘大愛三明’新時代精神文明新品牌。” 三明在全市范圍廣泛開展“大愛三明”主題活動,活動開展以來,一系列主題活動受到市民群眾的廣泛歡迎,“大愛三明”綜合效應逐步顯現。 發布會現場 吳佳霖 攝 在工作載體上,突出“三個重點”。一是關心“一老一小”。大力推廣長者食堂做法,爭取省級補助資金660萬,新增44個長者食堂(助餐點)、19個五星級農村幸福院。實施派送“大愛三明 善行民政”六大惠民禮包。深化“雛燕關愛”行動,全市1.23萬名孤兒、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等全部納入有效排查監護范圍,1-4月為1165名兒童發放生活保障金553.5萬元、“福彩圓夢”孤兒助學金19.99萬元。二是關愛“一殘一病”。推出安置殘疾人就業的稅收減免及獎補等各項優惠政策,補助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資金399.75萬元,為1178名殘疾人適配輔具1466件、補助資金157.93萬元。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全市已簽約家庭醫生服務44016人。全額資助10.87萬名醫療救助對象參保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助資金3479.36萬元;累計醫療救助11.85萬人次,救助補助金額1751.42萬元。三是關注“一弱一困”。精心部署2022年困難職工精準幫扶工作,復核確定困難職工數量。年內計劃建成20座環衛工人休息小屋,目前已開工3座。組織開展“大愛三明 安薪有我”、就業援助月、充分就業社區創建等活動,開展各類招聘活動119場,吸引1470家企業參與提供就業崗位2.11萬個,達成就業意向4378人。三明市婦聯“近鄰·愛心敲敲門”巾幗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發布會現場 吳佳霖 攝 在部門合力上,突出“三個著力”。一是著力在健全完善機制上下功夫。完善“一月一匯總、一督促”工作機制,建立六大專項行動牽頭部門工作聯系群,注重收集、比曬部門落實情況,形成工作進展情況專報、決策咨詢參考。發揮“周末早餐會”“居民夜談會”“一早一晚”聯系群眾機制優勢,引導干部主動下沉,傾聽群眾心聲。二是著力在發揮部門聯動上下功夫。各級各有關部門緊扣“大愛三明”主題,精心策劃開展主題活動200余場次。部署開展“大愛三明”主題歌詞征集、“最美瞬間”攝影大賽、“最美人物”巡講、“愛的傳遞”宣傳片拍攝等多項主題活動。三是著力在引領社會參與上下功夫。按照政府指導、政策引導原則,搭建政府、社會團體和企業多方合作平臺,探索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品牌創建發展道路。如三元區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聯誼會成立“福大愛心送考”志愿服務隊、百姓護河志愿服務隊等12支團隊活躍在群眾身邊;三明市心力量社工結合“福”文化,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開展“福蕾行動計劃”,已建立558份學生檔案。 在宣傳發力上,依托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市6937個志愿服務團體、35.9萬名實名注冊志愿者共同發力,開展“志愿無聲 大愛有光”主題實踐活動,帶動全市開展志愿服務1600場次。僅3、4月份疫情期間,全市就有70.96萬人次志愿者助力疫情防控。正式上線市民文明積分平臺,實現積分兌換。同時,發揮榜樣示范作用。聘任鄧薇、柯麗婷為“大愛三明”形象大使。開展“最美三明人”評選活動,深入挖掘、宣傳、推廣基層一線典型人物事跡,已率先評出最美護林員、最美殘疾人聯絡員、最美天平守護者。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