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30日訊(通訊員 吳曉紅 文/圖)三明,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紅色是三明最亮的底色。農業銀行三明分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蘇區精神,密切對接《三明市推進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行動方案》,主動服務并深度融入新時代三明老區蘇區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大信貸投放,拓寬服務渠道。截至2022年4月末,該行各項貸款余額271.07億元,比年初凈增23.09億元,增量保持全市金融機構第一。 點燃發展“新引擎” 強有力的產業項目是支撐蘇區發展的引擎。 當前,老區蘇區縣清流縣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氟化工產業,基地集群初具規模。當地農行組建金融服務團隊,深入園區開展上門服務,累計為園區企業提供信貸支持2.08億元,有力支持了園區企業復產、富產。目前該基地年產值50億元,帶來財政稅收2億元,帶動就業人員1000人,已成為清流的支柱產業。 這只是農業銀行支持當地支柱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農業銀行三明分行聚焦各縣產行業發展需求,為轄內11個縣(區)量身定制“一縣一專屬”金融服務方案,十四五期間擬提供鄉村振興泛意向性金融支持415億元,積極支持“大招商 招好商”項目攻堅,對建寧、泰寧、寧化、尤溪4個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制定制種行業專項金融服務方案,深化對沙縣小吃、文旅康養等支柱產業的支持合作,與當地黨政聯合開展“萬企興萬村”活動,為培育蘇區發展“新引擎”注入新動能。截至2022年4月末,該行鄉村產業貸款余額37.70億元,比年初增加6.40億元,信貸支持省市重點項目55個,授信總額97.54億元,貸款余額48.67億元。 打通農民“致富路” 使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責任。 寧化縣淮土鎮是中央紅軍長征最遠的出發地,不僅在兵源上支援前線,在人、財、物方面也傾其所有,現如今的紅軍后人們在這片紅土地開始了“新長征”。淮土鎮寨下村副主任廖永和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借著當地豐富的紅色資源和適宜種植油茶的氣候,走上發展家庭農場經濟致富振興的道路。他經營的淮土鎮嘉輝家庭農場已流轉近2000畝耕地,年產茶油8000余斤,并綜合經營玉米、花生等,實現產銷一體,年收入達100萬元,還吸納了5名貧困戶從事播種、施肥、采收等工作,每年為貧困戶增收近5萬余元,被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評為省級家庭農場示范場。“寧化農行可幫了我們農場的大忙,2019年沒有他們30萬惠農e貸的鼎力相助,我這1500多畝的油茶和20多畝的魚塘不可能有現在的好收成。現在國家給老區蘇區的政策好,我們要趁著這個東風帶動村民一起致富!”廖永和信心滿滿地說道。 農業銀行三明分行始終圍繞蘇區農民致富需求,依托流動金融服務團隊帶著移動PAD深入開展“惠農e貸”“整村推進”,將金融服務送至田間地頭,并重點關注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戶,做好接續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為老區蘇區農民致富提供源源不斷金融活水。截至2022年4月末,“惠農e貸”已實現1715個行政村以及三明主要特色產業全覆蓋,服務農戶2.78萬戶,惠農e貸余額28.96億元。其中,個人精準扶貧貸款余額為7525.5萬元,共支持脫貧人口2238戶。 畫好蘇區“山水畫”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三明不僅僅是紅色革命的熱土,同時也是中國綠都,森林覆蓋率達78.73%。 蘇區縣建寧依托當地豐富的紅色資源和生態資源,打造建寧縣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和金饒山景區等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線路,被評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2021年,農行建寧支行給予當地縣域旅游龍頭企業福建閩江源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信貸支持1.2億元,用于修繕景區基礎設施,讓景區華麗“升級”,當年游客人數比增15.45%、景區門票收入比增18.03%,同時帶動周邊高峰、大元、圳頭等行政村5000多人口從事鄉村旅游、民宿、農家樂,帶動當地群眾吃上了“旅游”飯。 為推動蘇區鄉村綠色發展、“高顏值”振興,農業銀行三明分行對接《福建省“綠盈鄉村”建設工作指南(試行)》,找準“綠色金融+綠盈鄉村”結合點,創新推出“綠色金融+綠盈鄉村”金融服務模式,針對初級版、中級版、高級版“綠盈鄉村”分別提供“綠盈1號”“綠盈2號”“綠盈3號”專屬產品,以遞進式金融服務助力鄉村實現“山好、水清、林優、田潔、天藍、海凈、業興、村美”的綠色發展,該方案獲評《中國銀行業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1)名單》、國家發改委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截至2022年4月末,該行對全市1205個“綠盈鄉村”整體金融服務覆蓋率97.7%,共給予2.24萬戶提供信貸支持43.05億元。其中,綠色金融貸款余額48.15億元,當年增幅15.61%。 補齊民生“最后一公里” 補齊民生短板是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農業銀行三明分行持續發力支持公路、供水等基礎設施以及數字鄉村建設,打通老區蘇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截至2022年4月末,共支持鄉村建設54.23億元,實現轄內縣區“三資”管理平臺上線、啟用全覆蓋,打造綜合型惠農通服務點3個、標準型69個,搭建智慧場景273個。 農行工作人員在沙縣夏茂俞邦村綠盈驛站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 紅色村莊沙縣夏茂俞邦村是聞名的“沙縣小吃第一村”,節假日期間游人絡繹不絕,“巡根追味”街的小吃琳瑯滿目、香氣四溢,其中主街上的“綠盈驛站”也給當地老百姓的帶來不少便利。2021年4月,在三明市政府、銀保監分局等指導下,農業銀行三明分行率先沙縣俞邦村和將樂常口村創立“綠盈驛站”,投入智能機具,推行金融科技特派員“流動+駐點”工作機制,讓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小額取現、代理繳費、惠農e貸、聚合支付等“金融+N”惠農便民服務。截至目前,2個綠盈驛站日均人流量約30人次,共辦理便民繳費消費等1.1萬筆,金額近450萬元,共辦理信貸業務77戶、授信金額869萬元;并依托綠盈驛站開展金融特派員知識宣教專場4場,參與群眾380人次。 下階段,農行將繼續在寧化、建寧、尤溪等重點綠盈鄉村推動建設5-10個綠盈驛站,與供銷社、規模商超共同打造的集政務、民生、金融、電商、綠色“五位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設置政務互動、便民服務、金融服務、電商服務、綠色共創等5個區域、10項功能,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和功能覆蓋率,有效破解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