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28日報道(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許琰)今年4月18日,國家林草局舉行的2024年第二季度例行發布會指出,福建三明等7個試點市大膽探索創新,要及時推廣破解制約集體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的好經驗好做法。三明因此被譽為林業改革發展的“高產試驗田”。
作為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三明擁有森林覆蓋率77.12%,依托資源寶庫,找準發展關鍵點,勤勞的三明人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東南網記者從三明市林業局獲悉,近年來,三明以林藥、林菌及沙縣小吃配料等為重點,形成了永安金線蓮、清流崗梅、寧化三葉青、泰寧鐵皮石斛等“一縣一品”的地方特色種植產業。2023年,三明市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448.04萬畝,實現產值179億元。
因地制宜 打造“森林糧庫”
青山蒼翠,草木葳蕤。初夏時節,在三明沙縣馬巖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林農魏發松正在這里巡山,查看多花黃精、牛奶根、草珊瑚等林下作物的種植情況。這片示范基地是青山綠水家庭林場建設的,魏發松就是負責人。2020年底,他租下了位于沙縣區馬巖山莊的300畝林地,林下種植穿山龍、牛奶根、多花黃精、草珊瑚4種中藥材。“間伐了兩道以后,一畝剩五六十棵的杉木,底下就套種這些林下作物。我剛剛種了兩年,可能還要兩三年才有收成?!蔽喊l松介紹道。
之所以種植這些品種,老魏經過深思熟慮。對于沙縣小吃來說,扁肉、拌面、蒸餃及燉罐被稱為沙縣小吃“四大金剛”。其中,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飲食健康營養,各式養生燉罐在市場中占比越來越高,作為燉罐原材料的穿山龍、牛奶根、黃花倒水蓮等中藥材,需求量也隨之增長。于是,老魏把目光投向了林下經濟,在不與糧爭地和不砍樹的同時,生產綠色食品。
據了解,像鐵皮石斛這樣的藥用植物,三明區域內已探明中藥材資源近2000種。另外,三明進一步挖掘中藥種植發展潛力,選定蓮子(建蓮)、金線蓮、鐵皮石斛、多花黃精、茯苓、山藥、草珊瑚、華重樓8個三明道地藥材品種,打造“明八味”特色品牌。
林下經濟,“蜂”生水起,釀出“蜜”生活。在三明寧化,你若走在山林間,大概會看到一個個正方形的水泥箱子,那些可不是擺設,里面可住關著施祿昌的“寶貝”。
施祿昌在濟村鄉這處寶地已經養了近六十年的蜜蜂,他從1963年開始養蜂,最開始他是從山上的樹洞里抓野蜜蜂回去養。根據野蜜蜂的生活習性,施祿昌發明了水泥蜂箱,還首創地埋式養蜂?!八喾湎涑杀镜停灰讚p壞,而且埋入地下的養蜂技術,保持蜂箱恒溫,冬暖夏涼,可以提高中華蜂的養殖效益?!笔┑摬膬鹤邮┖恿终f,“地埋式蜂箱不僅有利于養殖,也增加了觀賞價值?!蹦壳埃摵献魃缭跐遴l有60余個蜂場,養殖基地200余畝,蜜蜂近2500箱,培植蜜粉源10000畝,且各種蜂具用品與蜂群發展配套。
施河林夫婦正在檢查蜂箱。練為泉 攝
與寧化養蜂模式不同,初夏時節,在泰寧縣下渠鎮寧路村的四季家庭農場內,一櫥櫥蜂箱也整齊擺放在林中,這里氣候溫和,生態好,山花多,無污染,是養殖蜜蜂的理想之地,仔細看蜂巢里,貯滿了金黃色的蜂蜜。
現代農業 助推鄉村振興
優越的生態環境不僅孕育了優渥的種植環境,為民供糧,更助推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依托得天獨厚的丹霞地貌及豐富的野生鐵皮石斛資源,三明泰寧縣在全省首個推行崖壁仿野生種植,將經過馴化的本地優質泰寧鐵皮石斛種苗貼種在巖壁上種植,開辟了仿野生、高品質、個性化的獨特發展路徑。
同樣是種植鐵皮石斛,沒有了丹霞地貌,如何種植?位于建寧縣的春花農場,給出另一種答案?!耙揽抗麍@的收入很單薄,一定要拓寬增收路。”多年前,農場主陳春花開始在梨樹上試種鐵皮石斛。經過多年發展,面積由原來的幾十株發展到現在的300多畝。陳春花說,鐵皮石斛種在梨樹上,可以吸收樹內的水分和營養成分,種植時間越長,莖和葉子的顏色越深,同時還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自然生長。
陳春花(右)帶游客參觀梨園里仿野生種植的鐵皮石斛。建寧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來到永安市上坪鄉,一種被稱為“金草”的植物藏匿于海拔500米的山林間,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為金線蓮提供了深厚腐殖層、土壤松弛的生長條件。
隨著金線蓮種植面積的擴大,林富添帶領村民一起發展起了林下經濟。2013年他還成立了合作社,參與的村民有100多人,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為了降低成本,林富添與合作社的伙伴們決定大膽嘗試一回——研究金線蓮組培,一年的時間就已經實現自給自足了。據介紹,金線蓮組培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植物繁殖技術,通過人工控制條件下,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將金線蓮的離體組織或細胞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培養,從而得到大量的金線蓮幼苗。
林下經濟作為青山綠水向無價之寶的轉化路徑,對打造富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具有積極意義。為打造扎實的產業基礎,永安劃定金線蓮種質資源保護地,建立強大的金線蓮組培基地,每年林下種植金線蓮面積保持在500-1000畝之間,年產值達1億元以上。目前,永安市林下種植面積4500畝,使林下經濟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致富傘”,蝶變為綠色生態的“聚寶盆”。
科技創新 滿足多元需求
走進三明元利珍稀菇有限公司的一間間智慧菇棚,只見朵朵鹿茸菇享受著“五星級”生長環境,智能控溫、空濕和新風系統使菇棚始終處于滿足鹿茸菇全周期生長的最佳值。經過90天的低溫生長,一袋袋鹿茸菇長勢喜人。
三明元利珍稀菇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珍稀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的現代化農業企業,主要生產鹿茸菇干菇產品,產品銷往寧德古田、廣州、長沙等地,年產值近5000萬元。
近年來,該公司跳出金針菇、杏鮑菇等常見菌類賽道,致力于生產營養價值更高的珍稀食用菌。和野生菌菇不同,在這里,公司通過科技的手段,讓鹿茸菇住進了控溫控濕的“高級公寓”,打破四季的邊界,實現全年出菇。鹿茸菇利用袋料栽培食用菌,向微生物要熱量和蛋白質的同時,破解了“菌林矛盾”,進一步托起百姓“舌尖上的幸?!?。
工人們正忙著對鹿茸菇進行削根、分揀、打包。許琰 攝
在將樂縣??诖?,優越的林下空間成為發展林下仿野生種植多花黃精的“寶地”。2017年,福建盤古制藥有限公司入駐??诖?,利用閑置的林下空間發展林下仿野生黃精300畝,建成黃精種植資源圃和藥材加工基地。
經過近6年的精心研究摸索,該公司掌握了從黃精種植到精深加工的所有技術,建立了“合作社、農戶、企業、科研+基地聯建”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該公司提供良種、技術,村合作社或農戶負責種植,收獲期公司兜底收購,保障品種源穩定、種植戶收入穩定,形成產業振興持續發展。另外,該公司還培育出有效成分含量高的黃精優良品種,并積極開拓市場,與北京同仁堂等國內知名藥企合作,開展新技術攻關和新產品研發。目前,該公司已開發出黃精茶、即食黃精、桂花黃精等品牌產品,深受市場歡迎。2023年底,將樂縣向該公司頒發了全市首本林下空間經營權證,并獲得銀行授信50萬元。
踐行大食物觀,連著千家萬戶的民生。三明人民依靠大自然提供的獨特生態優勢,靠山吃山,就地取材開發森林資源,以綠色發展鞏固樹立大食物觀,以科技創新推動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實現林下空間的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