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96年5月至2002年6月,習近平同志先后11次到三明市調研,深入三明的12個縣市區141個點。從鋼鐵工廠到千畝果園,從產業園區到農戶家里,習近平同志遍訪三明的山山水水,留下來不少許多動人的故事。20多年來,三明人一直牢記習近平同志的重要囑托,做好經濟發展、人生改善、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各項工作,建設一個山清水秀、人民幸福的三明。
東南網7月11日訊(本網記者 劉惠萍)7月9日,走進三明市泰寧縣上清溪景區,丹霞碧水,點點竹筏。一陣清風拂過水面,掀起波光粼粼。從事多年的排工老饒正綁著竹筏,為迎接游客做好準備。
大學生小饒利用暑期,再次來到上清溪撐排。劉惠萍 攝
這次的撐排于他而言,意義非凡。原來這次的撐排搭檔是他的兒子小饒。老饒向東南網記者透露,兒子在外地上大學,現在放暑假,回到老家,便像去年一樣,在上清溪撐排?!叭ツ?,利用暑假,我在上清溪賺了一臺筆記本電腦?!毙○堈f,看著家鄉的旅游越來越好,自己也想為上清溪的旅游做些貢獻,這個假期還邀請了不少大學的同學來一飽泰寧之美。
其實,上清溪的竹筏前后需要兩個人配合,其中不少是夫妻檔、兄弟檔,像這種父子搭檔也逐漸增多。據統計,泰寧全縣旅游從業人員占總勞動力的1/5。目前,泰寧縣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等多項國內外頂級旅游品牌,并獲評2024年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發展潛力100強第4名,僅去年的國內旅游人數就達到了890余萬人,總收入76.6億元。
1997年4月9日-10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第一次到泰寧,深入調研指導旅游開發和生態保護工作,實地考察了尚書第、大金湖、上清溪等地,叮囑“一定要好好保護生態”。
在泰寧縣尚書第內,來自中央美院的學子正在寫生。劉惠萍 攝
連續25年來,泰寧每年召開的第一個全縣性會議都是文旅產業發展大會,目前開發有大金湖、上清溪、九龍潭等十大景區,創造了全國第5個縣域旅游發展模式——“泰寧路徑”。泰寧縣把旅游作為當地支柱產業培育,帶領老區人民踏上“旅游快車”,成功走出了符合泰寧實際的“旅游興縣”之路。
三明市全域為原中央蘇區范圍,牢牢把握生態底色,吃上“旅游飯”的還有與泰寧接壤的建寧縣。
“這幾年村里變化很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越來越好,來游玩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苯▽幙h濉溪鎮高峰村村民林愛華笑呵呵地說。
走進建寧縣濉溪鎮高峰村,碧水環繞,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如今的高峰村一改過去舊貌,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日新月異。“這里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里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為了維持生計,村民多以外出務工為主。”高峰村黨支部書記林長禮介紹。
正值暑假,不少游客來到高峰村體驗刺激的漂流以及嬉水的歡樂。陳震 攝
位于建寧縣濉溪鎮高峰村的香溪花谷旅游景區內,絡繹不絕的游客正在體驗刺激的漂流以及嬉水的歡樂。近年來,在村黨組織的帶領下,高峰村率先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市場化運營集體資源、資產的方式,組建了旅游運營公司。據了解,這個不到900人的小山村中,有260余人從事著與旅游相關的行業,在夏季旅游高峰期,每天能夠吸引近千人到村里觀賞游玩,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如今,高峰村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山水資源優勢,推出高峰漂流、香溪花谷、農家樂等,目前,全村已發展民宿15家、農家樂和農家超市9家。村民們參與村里的景點旅游服務工作,以“股東+員工”雙重身份收益分紅。
一枝獨秀不是春。高峰村以“跨村聯建”模式,聯合大源村、圳頭村成立金鐃山聯村黨總支,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全力發展壯大鄉村特色旅游產業,促進村財村民雙增收。2023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400元,聯建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4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