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6日訊(本網記者 劉惠萍)11月6日,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暨第三屆海峽兩岸(三明)鄉村融合發展論壇在三明盛大啟幕。活動邀請500余名臺灣嘉賓參會,增進海峽兩岸林業交流的同時,全方位展示三明生態文明建設新成果、展示三明“創新兩岸客家文化交流 助力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新成就、新面貌。
開幕式現場。劉惠萍 攝
一年一度,林博會如約而至。創辦于2005年的盛會,已形成以林業和對臺的基本特色。本屆林博會以“致力‘兩山’轉化,聚力兩岸融合”為主題,布設了總面積超1.5萬平方米的展區。6日上午的開幕式,以三段互動式深情講述、三段全息沉浸式體驗、三個互動歌舞表演以及三次兩岸同胞訪談,分享三明在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客家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促兩岸融合發展的動人故事。
開幕式上,78歲的簡文通與80歲的馬一坤回顧了荒山變花山的奮斗史。早在2011年,馬一坤邀請簡文通來參加“林博會”,當時簡文通就有意留在這里種植櫻花,但人生地不熟的他無從下手。
邀請林業專家給予技術指導、撥款修建蓄水池……在搖擺之際,當地政府官員的態度給簡文通吃了一顆定心丸。經過10年培育,櫻花樹苗慢慢長大,荒山成功變身花山!兩位老人為了慶祝攜手種櫻花成功,特意在櫻花山上建了一處賞櫻亭,并刻了一副對聯來表達他們的心愿,上面寫著“兩岸攜手共筑絢麗中國夢,閩臺一心同譜芳馨華夏情!”
如今,2000畝荒山已經成了“全國最佳賞櫻基地”,這是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助振興的生動實踐。
78歲的簡文通與80歲的馬一坤回顧了荒山變花山的奮斗史。劉惠萍 攝
2022年11月,三明獲批首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次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提出“支持三明建設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為三明推進兩岸鄉村融合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三明市牢記囑托,將鄉村振興與兩岸融合緊密結合,利用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這個全國唯一設立的海峽兩岸林業交流合作展會的機會,推動明臺在產業合作、鄉村融合、人文交流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在三明大田,“臺二代”彭安源和大陸青年李鵬春接過父輩事業的接力棒,攜手將傳統美人茶園打造成了國家4A級景區;在三明清流,臺商吳森源在三明探索出了“洗衣式”蘭花組培新模式,成為大陸規模最大的精品國蘭繁育中心;在三明建寧,臺胞林秀瑩夫妻扎根三明20多年,通過嫁接技術讓老油茶樹在三明開出臺灣油茶花……看中三明的好山好水好政策,一批批臺灣青年跨海相會,來到三明掀起創業熱潮。
同時,三明不斷優化涉臺營商環境,越來越多的臺企、臺商投資三明。目前,三明現有臺資企業215家,臺資投資領域已逐步拓展至冶金鑄造、工業地產、文旅融合、現代農業等多個產業。2021年以來,先后有福建臺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5億元的年產15000噸含有機氟產品項目、福建臺璟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總投資10億元的三明盈科產業園項目等一批臺資大項目、好項目落戶三明市。
“最美毛竹王”引市民圍觀。陳波文 攝
在永安分會場,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2024海峽兩岸(永安)竹博會同步開幕,為期4天的本屆竹博會以“閩臺情深·竹福兩岸”為主題,聚焦聚力科技創新,全方位展示永安特色筍竹產品和竹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成果,拓寬兩岸技術交流合作渠道,助力永安林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閩臺融合暨“以竹代塑”項目投資戰略推介會上,永安市委書記傅天寶表示:“永安將以扎實的竹產業為基礎,搶抓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契機,打造三明市唯一的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林竹)產業園,以林竹為媒介推動閩臺交流合作。”據了解,永安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林竹)產業園已經成為臺灣產業轉移的承接區,臺商創業興業的聚集區。
竹博會期間,將舉辦“走進竹鄉永安·尋找最美竹王”大賽、首屆中國竹鄉冬筍采挖邀請賽、閩臺永安竹產業工匠技能大賽等精彩賽事,展現竹農科學育竹成效和竹產業工匠的高超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