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姜鋒在第三屆海峽兩岸(三明)鄉村融合發展論壇上作主旨發言 吳佳霖 攝
他說:“這次寧化之行讓我對客家祖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親身體會到了‘天下客家一家親’。我感受到了濃厚的客家文化氛圍,尤其是當地的客家文化表演和演出保存得非常好,這讓我意識到大陸越來越重視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009年,28歲的范姜鋒被所在的臺灣公司派往廈門工作。外派結束后,范姜鋒回到臺灣。在大陸工作3年,他看到了大陸市場的前景,希望有機會再回大陸發展。2014年,一名在廈門的臺商向他拋出橄欖枝,他下定決心來到大陸工作。范姜鋒初期從事品牌策劃、文化創意工作,后來投身兩岸交流交往項目,開始從事文創IP打造、鄉村振興、體育等領域項目。
今年由廈門啟達臺享聯合福建各地臺青成立了“第一家園臺灣城鄉產業發展聯合會”(以下簡稱臺發會),臺發會旨在邀請臺灣的優秀農業企業、文旅從業者、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鄉村發展的創新模式和合作機制。今年,臺發會與寧化縣合作,共同規劃設計了“蛟湖小鎮”發展藍圖。
范姜鋒介紹說,他和團隊正著力挖掘三明客家文化的獨特故事和內涵,還將以出生與寧化清代著名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為靈感,精心構思并打造一款獨具特色的文創IP。通過借助黃慎獨特的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推動寧化縣的文化傳承,為鄉村振興助力。
范姜鋒對未來還有更多的思考。他認為,客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不僅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更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未來將發揮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加入三明鄉村建設,共同推動兩岸鄉村發展更深層次的融合。他也希望成為一座橋梁,幫助更多臺灣青年創業,培植優質臺青創業項目。
如今,不僅范姜鋒,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選擇來到三明助力鄉村振興。在莊雅云等一批臺灣青年的努力下,泰寧際溪村的老舊村居變成錯落有致的民宿,陳年的“尚書故里”重現昔日榮光,團隊增設的“香草館”和“李家編造”、漆器工坊等體驗館、實驗室,吸引著游客慕名體驗;從臺灣宜蘭到深圳經商的周明輝與尤溪縣的曾云清在網絡平臺相識,因為有共同的音樂愛好,常常通過網絡互相交流樂理,締結了跨越海峽的情緣,夫妻倆心中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希望以音樂為紐帶,在農村重新匯聚人氣,助力鄉村發展……兩岸交流交往之路越走越寬,三明市將充分發揮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政策優勢,積極探索兩岸青年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新動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