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涵建設現場
東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邱東蓮 文/圖)5月8日,在閩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三明段)清流C標段項目施工現場,工人操縱機械,忙于作業,機械車揚長鐵臂,加緊建設。施工現場一派繁忙建設景象。
閩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三明段)清流C標段地處龍津鎮南區片區,項目建設為良種場小溪箱涵段。因龍津鎮南區片區地勢較低,且良種場小溪河道窄,每當降暴雨或發洪水,良種場小溪里的水容易漫出河道,加之九龍溪大河里的水倒灌入良種場小溪,導致沿溪低洼地帶易產生地面積水,造成內澇。
“下暴雨時,我家門口路面積水多,車輛一走,水花四濺,有時水流還會倒灌屋子里。”居民廖海洋早就希望能夠解決家門口的積水內澇問題。
為分流溪水,緩解南區片區內澇積水現象,提高城區防洪能力,2024年9月,清流縣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牽頭相關建設單位,在龍津鎮南區良種場小溪一帶建設凈空寬6米、高4米、總長298米的箱涵,線路為龍津華府幼兒園至隆家源飯店、再轉至供電局門口橋梁。
“項目自去年9月份開工以來,已建成灌注樁716根、鑿除樁頂超灌混凝土650根、箱涵144米,已完成總工程量62%,預計今年8月底主體部分全部完工。”項目負責人魏啟榮介紹。其中,供電局十字路口段將于7月底建成通車。
閩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三明段)是國務院部署實施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屬民生項目。在清流縣共修筑5個堤段、13處堤防(護岸),分布于清流龍津鎮和嵩口鎮,設A、B、C三個標段,總長16.838公里,總投資3.2億元。其中新建防洪堤長0.958公里,舊堤加高加固長6.043公里,新建護岸長9.837公里。目前,清流縣A、B、C三個標段全部開工建設。
該工程建成后,將大幅提升清流縣龍津鎮、嵩口鎮的防洪能力,有效保障周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據統計,建堤后可保護區域人口約0.96萬人,耕地約0.466萬畝,鄉鎮企業11家,學校4所;清流城區防洪標準將提高至20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