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紅土地奏響綠色“發展曲”
生態建設:優先保護,推動大轉變 建寧縣有10多萬畝的黃花梨,冬季修剪下來的梨枝條,過去都拿去當柴燒,現在卻變成了種植食用菌的原材料。 在建寧縣元盛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一支支以梨枝條為原料的菌棒擺在架子上。“以前種香菇,用的是山上砍伐來的闊葉樹,現在只要用梨枝條、蓮子殼這樣的代用料就可以了。”公司負責人尤建國說,目前公司年產食用菌1500萬袋,每年需要梨枝條1.5萬噸、蓮子殼300多噸。 如今,建寧縣已有大川、日鑫、龍威、元盛等4家以梨枝條、蓮蓬、蓮子殼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的食用菌生產企業,年產值超億元,同時,將廢棄的菌料棒作為鍋爐燃料,每年可節約薪材4500噸。 這是建寧縣實施生態保護的一個縮影。 建寧縣是千里閩江的正源頭,這個唯一性決定了它在閩江流域生態保護和建設美麗福建中的重要擔當,同時它也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省級生態縣,并正爭創國家級生態縣,把這里的生態保護好,意義非凡。 為此,建寧縣在生態保護上著力推進3個轉變: 推動木頭經濟向生態經濟轉型。在冰災后造林中,建寧縣已投資2.8億元,新造林40多萬畝。其中新植無患子7.5萬畝,為全國縣級最大,林業經濟從以往“砍樹”轉變為“摘果”。同時,還設立了19.2萬畝的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劃定了67萬畝生態公益林。 推動生態經營向循環發展提升。去年全縣完成水土流失治理8.28萬畝,占任務的127%。針對10多萬畝果山開發,造成水土流失主因的問題,完成了5.28萬畝生態果園建設,通過果園套種和發展林下經濟,形成“果——草——畜——沼——菌”的循環經濟模式。 推動部門行為向全民動手轉變。持續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加強企業節能減排,拒絕28家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入駐,淘汰7家污染企業和11條落后生產線。特別是通過發展生態旅游,讓群眾享受到生態保護帶來的紅利,把保護生態上升為自覺行為。 生態好,引來好項目。 上個月,福建中信食品實業有限公司看中建寧的水資源,投資進行山泉水和純凈水開發,年產量預計可達15至20萬噸。 生態好,帶來好效益。 福建鐃山紙業集團公司老總高曉明說,公司紙品的潔白度在同行業內有目共睹,主要原因,就是生產用水是沒有污染的千米高山活水。 |
- 2013-09-12建寧縣黃坊鄉:下崗工人養出“生態雞”
- 2013-09-12三明建寧:加快建設汽車北站
- 2013-09-12建寧:旅游形象大使選拔賽落幕
- 2013-09-11為了大山深處的守望——記三明基層鄉村教師
- 2013-09-04建寧縣工商局揭穿推銷高價書騙局
- 2013-09-04三明建寧:一個山區小縣的生態經
- 2013-09-04建寧:“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 2013-09-04建寧有對“母女志愿者” 曾為了做好事鬧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