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探索“村推、鄉選、站管”護林員聘用新機制
本報訊 9月12日,寧化縣水茜鄉護林員隊長李冬麟上山巡護。作為“村推、鄉選、站管”的專職護林員,如今,他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護林,而是集護林、防害、防火、防盜等職責于一身。讓護林員“兼職變專職,一責變多責”是我市加強生態公益林管護的新機制。“下階段,我市將全面推廣專職護林員的選聘機制。”市林業局資源站周財榮站長向記者介紹說。 自2001年開展生態公益林建設,建立生態護林員制度以來,護林員聘任管理模式主要為“村推、村聘、村管”。經過10年的實踐,這種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護林員的選聘沒有真正落實“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大多是由村干部或村干部的親戚擔任,護林員管護費成為他們的額外收入,護林員在管護中存在巡山時間不足、管護范圍不到位,螞蟻搬家式的盜伐生態林的現象屢有發生。 如何加強護林員隊伍管理,落實創新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市林業局創新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建立護林員聘任“村推、鄉選、站管”的新模式,變聘任兼職護林員為專職護林員,集護林、防害、防火、防盜多種職責于一身;同時提高護林員的工資待遇,實行“基本工資(60%)﹢績效獎金(40%)”發放機制,實行獎罰分明。 寧化縣、大田縣、泰寧縣、永安市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率先大膽地嘗試創新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例如,寧化縣水茜鄉對護林員實行“一年一聘”制,并加強做好護林員的崗前培訓,讓護林員更系統地掌握林業政策法規及森林防火等知識,制定嚴格的簽到制度,要求護林員每月至少出勤25天以上,每天早上8點到鄉林業站簽到,然后進入各自分管林片巡山。 實行了專職護林員管理機制后,寧化、大田、泰寧及永安市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均取得良好的成效,亂砍盜伐、森林火災、病蟲害發生率明顯減少。(江月蘭 林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