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電力喚醒沉睡中的專利 讓專利商品化
2014-10-09 09:34:35李烈?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建日報駐三明記者 李烈 東南網10月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烈)斷路器合閘回路、電能表防竊電裝置、接地線棒,建寧縣電力公司員工林錫威手握三項國家專利。 2009年10月,斷路器合閘回路投入運營,不僅減輕了電力檢修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公司工作效率,每年還為變電站節約30萬元的維護費用。 但另外兩項專利就沒這么幸運了,自誕生之日起,只有那張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證書證明它們的存在。 為什么不嘗試將這兩項專利也投入應用?林錫威道出了其中緣由:與接地線棒類似的產品在市場上可以輕易買到,而電能表防竊電裝置對于花盡心思想要竊電的人來說,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于是,電能表防竊電裝置、接地線棒,就成了沉睡的專利。 為什么申請了專利,接地線棒的類似產品會出現在市場上?根據《專利法》,我國專利分為三類,即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像發明、實用新型這兩種專利的區別,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世界上本沒有椅子,你發明了椅子,你將獲得發明專利,后來你將椅子改造成搖椅、輪椅等其他形式,你獲得的是實用新型專利。林錫威的斷路器合閘回路、接地線棒屬于實用新型專利,而電能表防竊電裝置屬于發明專利。 名目繁多的專利種類,必將產生巨大的專利數量。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13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2012年中國專利申請同比增長了24%,中國居民申請量達56萬件,名列各國榜首。 而這高居世界榜首的專利數量中,又有多少正在沉睡中?據經濟日報報道,來自世界銀行的統計顯示,中國專利技術應用商品化率不到20%。也就是說,超過八成的專利處于沉睡狀態。 沉睡的專利,催促著我們的專利亟須從量變向質變轉化。然而,這并非易事。從專利變為產品,中間有一個與市場的磨合過程。一般企業也不敢立馬將一項新的專利投入生產,萬一市場接受度不高,或者在批量生產的過程中又出現需要改進的問題,企業的前期投資就打了水漂。這當中,研發與改進的過程至關重要。 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研發投入,只占銷售收入的1%,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4%—5%的水平。不得不承認,這與一些企業一味追求眼前利潤,急功近利地盲目做大,卻忽略了做強有直接關系。因此,當企業有足夠實力擴大產能、增加產值的時候,更應優先靜下心來研發、改進核心技術,創新管理模式。 喚醒沉睡的專利,讓專利商品化,然后進入市場,讓一紙紙專利證書變成實實在在的社會財富,我們才能真正地從專利大國變成專利強國。這個過程必然會有一些艱難,好比破繭時必經苦痛與掙扎,才能換來羽化成蝶的美麗。 ?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