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人說的可都是唐朝話 方言源于唐朝
2015-02-20 10:52:39林新榕?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2月20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記者 林新榕) 這兩天,2015年央視春晚的兩大福建元素被福建網友熱傳。一個是遭眾多福建網友吐槽的“蝦油味”普通話,還有一個就是正能量滿滿的見義勇為道德模范張輝。一下子成了“熱點話題”,福州人民有心聲要表達。 春晚小品節目《小棉襖》的表演中,演員臺詞中穿插了“蝦油味”發音的普通話表演。演員高曉攀扮演的是一個福州人,滿口不標準的普通話引得臺下一片笑聲。在臺詞中提到“胡建”和“胡州”時,不少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的福州網友就已經開始發微博,自嘲福州終于上春晚了。可大家更覺得委屈,紛紛吐槽說自己普通話很標準。 網友“老榕”發帖稱,“胡建人”都覺得節目臺詞是模仿廣東話發音,而廣東人都認為這不知道哪里話。網友“閑情漫記”發帖說,福建人的普通話未必不行,哪怕福州人到了北京,除了少些京味兒,普通話不比其他省份差。 福建大學語文研究協會秘書長、福建省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廖建國介紹,福州人說話有著自己的“蝦油味”,老一輩的福州人確實存在f和h、n和l發音不標準的問題,但這些普通話的發音是古人世代傳下來的古漢語發音特點,是古漢語發展留存下來的活化石,有助于研究當地母語及古漢語發展和演變。而小品節目的表現形式只是一種文化時髦現象,表演者更像是模仿廣東地域的普通話語調和發音。網友對此表示,古漢語的蝦油味,你們不懂。 □相關資料 福建方言源于唐朝官方語言 閩語就像活化石。閩語的形態是很古老的,老得有時候你會覺得福建人說話簡直就是在說古漢語:你叫汝,他叫伊,吃叫食,走叫行,臉叫面…… 以閩南語為例,它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精髓,尤其是唐宋時期的語音、詞匯,而且它曾經還是唐朝通用的官方語言,這是國內外語言學者普遍認同的觀點。 閩南語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匯和發音。據學者考證,唐朝“安史之亂”時期,部分中原人為了避難,逃到閩南一帶定居,唐朝官話在當地推廣開來。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原地區的語言產生了翻天覆地的異變,而閩南地帶一直保持著相對封閉的狀態,當地普遍使用的唐朝官話并沒有發生太多變化,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現在的閩南語。而福建其他地區方言的情況也與此類似,保留了自古傳承下來的特色發音。例如古漢語中的“入聲”,在普通話中已經消亡,現在只有在方言中才能聽到。 ?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