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龍燭點亮中國年 龍燭微利情亦深
2016-02-03 09:45:11顏全飚 林起煌?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陳占兌的傳統龍燭作坊 工藝簡單難把握 做龍燭先得上山砍竹子加工成燭芯,燭芯腳經火熏扎成一個鉤子,然后依據龍燭大小計量,將燭芯纏上一層細薄的棉花。做成的燭芯倒掛在可旋轉的用實木做成的燭輪上。陳占兌說,他使用的還是父親遺留下的燭輪,輪盤架子用廢棄的竹匾外支架做成,工藝倒是簡單;現在也可以用鋁合金加工。 燭輪旁邊就是加溫尺度把握精準的一鍋熱原料水,將三兩個燭芯同時伸進里頭沾上,倒掛到燭輪上晾干,無數次反復輪轉交替,直到臆想龍燭重量大小。陳占兌父親遺留下來的燭輪,上頭可同時掛50支龍燭。 陳占兌說,下霜結冰的日子,不適宜澆制石蠟龍燭,室內溫度在10攝氏度以上才行。將石蠟燒成石蠟水,煮到64攝氏度最佳,得憑經驗感覺把握好這個火候,制作出來的龍燭才光滑漂亮,持久燃燒。因龍燭澆制時是倒掛著,所以制作的龍燭都是頭重腳輕,燃燒時,殘油順著燭體往下流走,正好得到一種平衡。 龍燭是吉祥的象征,其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澆上紅色素外衣,一對紅燭燃燒著的是紅紅火火的希望。 一對龍燭從二兩重,至100公斤,陳占兌都能澆制出來。一對龍燭超過5公斤重量,都得有人約定才做。前不久,陳占兌夫妻花了兩天兩夜時間,才澆制成了一對64公斤重的大龍燭,胸圍足足35厘米,高近1米,點在廳堂之上,著實氣派“壯觀”。陳占兌說,這一對燭可以晝夜不停點燃一個多月。 陳占兌說,超過25公斤的一對龍燭,沒有經過長期的實踐經驗是做不出來的,主要在原料、水、溫度、火候的把握。 龍燭微利情亦深 陳占兌都在春節前大批量澆制龍燭,重量大小不一;平常日子里,做的不多。除了自己經營一家小店,陳占兌的龍燭基本上由縣城的幾家香燭專買店收購走。 陳占兌說:“平時訂制龍燭的,一般是做壽燭,大家日子好起來了,女婿給岳父母贈壽燭,都做得比較大對,一般都在10公斤以上,有好面子熱情的,做至25公斤。還有一些宗族舉行祭祀活動,訂制大對龍燭,梅林‘田公’誕辰在正月十三,都是訂制50公斤以上。” 據陳占兌了解,大田縣手工澆制龍燭還有建設鎮、武陵鄉各一家,做這活兒的人很少,其收入微薄,澆制1公斤不到5元錢利潤。先前,用烏桕油澆制龍燭,只賺燭芯那點利潤。 現在,陳占兌也做一些現代適用的燭火,用模具灌制成后,加固工廠印制好的招財進寶、龍鳳呈祥一類圖案的塑料紙外殼和錫鋁制品燭腳。可也一樣利潤微薄。 2015年,龍燭生意行情不錯,陳占兌夫妻辛辛苦苦努力一年,澆制了3000公斤的龍燭。陳占兌愛人說,燭芯用的竹子,都是鄰居家贈送的,人家知道這手藝掙不了幾個錢;只是年紀大了,做不了其他什么活,有人需要,就做點,反正閑著也是閑在那兒。 陳占兌50歲開始獨立做龍燭,已堅持20多年了,他說,只有喜歡它的人才肯學,才能學得好,澆制出來的龍燭才討人喜歡。澆制出光鮮漂亮耐燒的龍燭,一靠技藝,二是精細、舍得花時間。 龍燭浸透人文信仰 龍燭,為神所銜之燭。傳統除夕夜里,灶臺、有住人的房間里,都長夜點燃一支龍燭,廳堂點燃一對,直到天明。當然家家戶戶都傾其所有燈盞,掛在屋檐下,將年打扮得分外妖嬈。正月里,大田有“初七人、初八谷、初九天、初十地”習俗,這天是他們的生日,都得擺供品,點燭。龍燭插在底部削平的地瓜上,或者盛了米的竹筒子里,擺放供桌;土地公生日那天,就將龍燭直接插在地上;祖祠祭祀活動期間,往往看到體形巨大的一對對龍燭,穩穩當當地插在一大截芭蕉樹墩上,供奉著祖先神位。 最壯觀的燈火盛宴,當是正月十五的元宵節,這是燈的節日。那天夜里,能看到賣龍燭的人挑著擔子圍著板凳龍、迎花燈的隊伍轉個不停。 深深元宵夜里,迎龍迎燈結束,不管歸來的龍燈是完全,還是殘缺,那一盞龍燭必須紅火旺盛歸來,附于一年的吉祥美好祝愿。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