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漁業帶民致富 擎起福建省內陸淡水養殖大旗
2016-03-15 15:39:28余瑞清 王火亮 鄧文桂?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 漁業富民推進精準扶貧脫貧 “清流縣通過大力發展現代漁業,讓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可以說清流摸索出了一條精準扶貧脫貧的可行之路。嵩口鎮滄龍村是個典型,經過不斷實踐,他們探索出 三加三帶 模式,真正做到了富民強村。滄龍村的做法有推廣的意義,通過這樣的模式,讓清流更多的貧困村脫貧致富。這與中央提出的通過 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支持就業創業,實施脫貧攻堅工程 政策想吻合。我相信,經過不斷的努力,清流會有更多的 滄龍村 出現,更多的農民通過漁業發展實現脫貧,出現越來越多的富裕美麗鄉(漁)村。”馮明生書記對通過漁業發展推進精準扶貧脫貧工程很有信心。 滄龍村原先是個遠近聞名的邊窮之村,現在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之村。秘訣就是大力發展現代漁業。 滄龍村魏泰瑜主任介紹說,滄龍村水域面積有3500畝,全村人口1100多人。他們從2003年逐步開始養魚,但成效不明顯。從2008年開始實施現代漁業項目建設,對原有的魚塘改造升級,進行組織化、科學化、技術化、專業化養殖,效益明顯提高。魏主任說,2008年以前,村民收入人均一年僅8000元,2009年達12000元,2012年達14000元,2015年更是達到了18000元。目前,全村170多戶農戶養魚,占農戶的70%,養殖面積達3500畝,年銷售各類鮮魚3500噸,產值3500多萬元。如今,滄龍村近7成的農戶都到鎮里或者縣城買房居住了,村里成了養殖基地,漁業成了村民美好生活的“搖錢樹”。不僅如此,滄龍村是最早開始科學養魚的,有成熟的技術,許多村民作為技術輸出,到外村去推廣滄龍村的先進做法。 嵩口鎮滄龍村扶貧開發的做法很有特色,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三加三帶”聯動聯幫模式。具體是采取“支部+協會”、“黨員+能人”、“合作社(公司)+農戶”的做法,“生產大戶帶小戶”、“黨員能手帶貧困戶”、“產業示范村帶貧困村”的幫扶措施,服務推動漁業產業發展,促進村強民富?!吧a大戶帶小戶”就是黨員示范戶、會員示范戶幫扶貧困農戶,每戶大戶都聯系2-3戶養殖戶,通過資金上扶、人力上幫、技術上帶,幫扶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漁業產業發展,形成 “一戶帶多戶、多戶幫一戶”的互助共富局面?!包h員能手帶貧困戶”就是村里每名黨員大戶幫扶聯系1-2戶貧困戶,幫助困難戶熟練掌握實用技術,新上致富項目,達到技術脫貧。滄龍漁業專業合作社還發展了周邊兩個村會員110多戶,養殖面積達2100多畝。目前,合作社輻射的外村會員達190多戶,養殖面積7000多畝,產值達7000多萬元,實現以村帶村,共同發展。滄龍村通過推行“三加三帶”聯動聯幫模式,有力推動全村漁業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效對接,帶動了整村及周邊村發展。 據統計,清流縣目前漁業養殖戶有1632戶,漁業人口5890人,2015年,清流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2727元,而漁民人均純收入達15770元,漁民收入超出農民收入3000元。而且漁業正朝著現代漁業方向發展,潛力巨大。滄龍村魏主任指著滄龍村的發展規劃圖告訴記者,我們村將根據水鄉漁村的規劃進行提升建設,不但漁業養殖新技術不斷引進提升,提質增效,還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進行美麗鄉村和“水鄉漁村”建設,到時我們村不僅養魚致富,還要融入漁業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美食養生產業。 滄龍村美好的明天可以預見,清流縣通過大力發展現代漁業,推進精準扶貧脫貧工程的前景同樣可以預見。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