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工匠饒英豪 傳統小吃“湯泉米糕”香八方
2016-08-03 09:56:57林生鐘 溫欣孝?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手工做糕 說起“湯泉米糕”,嘗過的人無不稱贊說好。這種原本只在中秋節慶時饋贈親友的小吃食品,如今名聲在外。許多人路過大田時,不惜下高速再繞道數十公里,來到太華鎮的湯泉村,買上一袋回去和家人分享。 由來已久的傳統名小吃 米糕制作初為熟食,一個像當下人們食用的米粿和糍粑,另一個似面包與饅頭。漢代的《食次》記載:“熟炊秫稻米飯,及熱于杵臼凈者,舂之為米咨糍,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焙髞砑庸こ伞胺鄹狻?,《齊民要術》這樣記述: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后,加入水、蜜、棗和栗子,和成硬面團用箬葉裹起來蒸熟。 位于306省道秀里線中段的湯泉村,因村中有溫泉得名,全村有30多個姓氏,以前家家戶戶都做過米糕。這里的米糕制作方法不同于古書記載,既沒有蒸煮,也不需要壓榨,做出來的米糕卻味道香甜酥軟,而且爽口不塞牙。 湯泉米糕做法特別,選用的糯米要求糯性小、口感硬。浸泡晾干后,放到鍋里與細沙一起翻炒加熱,等米粒熟透膨脹了,再分離粉碎。為了使米粒受熱均勻,加熱前,在潔凈的細沙中還添加牛油。 當年,村中的饒姓祖先從龍巖遷居當地,充分利用溫泉水灌溉生長出來的優質糯米,在每年新谷收成后的中秋節前制成米糕。他們的米糕芳香可口,而且耐藏。因此,除了自家食用與招待客人外,鄉鄰們紛紛求購,作為節日的禮品轉贈給親戚朋友。當地人后來娶親送禮都離不開這種糕點,美其名曰“層層高”或“帶路哥”,給后續的制作和傳承打下了基礎。 香軟米糕 現場制作口碑好 在本地人中,如今米糕做得好的首推饒英豪,他的家庭作坊用純手工生產,名氣響亮。 制作時,饒英豪的岳父章塔才取出適量的糯米粉,加入炒好碾碎的花生沫,以及黑芝麻、白砂糖、冬瓜糖、香蔥油等,裝進特制的木框中搟成型,并切成5厘米寬、8厘米長的條形方塊,然后包上干凈紙,打上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米糕每包4塊,每塊都單獨包裝,這樣便于取食。做好后,包裝紙透出亮滑的油漬,五谷雜糧的芳香撲鼻而來,自然散發的美味令人胃口大開。 為了讓更多人來了解他們家做的米糕,饒英豪別出心裁地在離家不遠的路邊設了個鋪面,專門給客人做現場演示。他公開了產品所用的材料與制作全過程,不怕監督,不怕泄密,讓顧客吃得心里亮堂,叫同行們看了心悅誠服。 “米糕最佳的食用期在新做的一周里,時間長了可能會因為失水變硬。”饒英豪向客人介紹?!暗挥脫淖冑|,我家的米糕不加任何防腐劑,澆些茶油放鍋里蒸軟了口味同樣很好?!?/p> 坦蕩和自信引人注目,口碑在顧客中一傳十、十傳百,就傳開了。他們家的米糕每天手工制作200包,消耗了大米粉達50公斤,并且多年來從沒有停產過。 拓寬市場人人愛 米糕雖好,但平時不制作,這樣即便再好的美食也難發揚光大。家族的手藝傳到饒英豪這一代人,只剩他們叔侄兄弟4人還在堅持,饒英豪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有一天,嘗過饒家米糕的幾個外省民工要回家探親,他們找到了饒英豪,要買“湯泉米糕”,結果卻抱憾而歸。這件事給饒英豪觸動很大,他曾經闖蕩過閩南等沿海地區,對那里的人們在開發產品時的強烈意識,感觸很深。“咱家的米糕好,干什么不主動推到市場去?”饒英豪還想:“打上地名就是最好的牌子,何況老顧客們都從心里喜歡它!” 主意一定,小饒當年就買了輛摩托車,開始走村串戶兜售起他的“湯泉米糕”來。接著,摩托車換成了面包車,有了多個流動銷售平臺后,在村部門口的大路邊又設立了總店、分銷點……米糕的生意越做越火。 2012年底,饒英豪給他的“湯泉米糕”申請注冊了商標叫“英豪湯泉”,一度把產品推銷到上海的大超市里,與達利園集團的老總商談合作事宜?,F在,只要你步行在大田縣城的街頭巷尾,甚至在偏遠的山村中,時常能聽到“英豪湯泉”的車載喇叭叫賣聲。從小鄉村到大市場,“湯泉米糕”香飄八方,傳統的地方小吃食品,把行人的記憶帶回到了“貨郎擔”撩人的舊時光里。 ?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