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縣以科技教育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之路 東南網3月7日訊(本網記者 蔡曉卿 通訊員 王 琨 陳建榮 黃上升)2月28日,2024年“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發(fā)布活動在福州舉行,三明尤溪縣實驗小學副校長、科學教師蔣際君獲評2024年“感動福建”十大人物,山區(qū)縣的科技教育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獲此殊榮后,這位點亮山里娃科技夢的園丁教師說:“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更是對尤溪科技教育的肯定。” 當山里娃擁抱人工智能,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山里娃拿下全國大獎 柜子上擺滿形態(tài)各異的機器人,方桌上散落著傳感器、控制器、電機等機器人套件,電腦、智慧顯示屏、3D打印機等設備齊全,學生們正圍在測試區(qū)調試機器人。走進尤溪縣實驗小學(以下簡稱“尤溪實小”)人工智能創(chuàng)客實驗室,仿佛來到科技的王國。 16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光景。“2009年,學校派我參加一場機器人競賽輔導員培訓。回來后,我覺得可以試著讓學生接觸機器人,便向校長申請成立了機器人工作室,配備了1臺電腦和2個簡易機器人。”蔣際君說,雖然當時條件簡陋,學生們對機器人的熱情卻很高,他們幾乎整個暑假都“泡”在工作室里。 2010年,蔣際君首次帶隊到北京參加第十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沒成想,就是這支不被人看好的“土”隊伍,作為福建省唯一的代表隊,一路過關斬將,拿下小學組機器人基本技能比賽一等獎。 這次比賽給了蔣際君很大的信心,也讓學校和縣里重視起科技教育。同年,尤溪便將“開展機器人教學與實踐,培養(yǎng)學生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納入教師小課題研究立項。 蔣際君早年在工作室里指導學生(采訪對象供圖) 彼時,全縣的科技教育處于萌芽階段,要想取得更多成績,就要付出更多努力。此后,蔣際君幾乎把所有業(yè)余時間都用在了研究機器人教育上。他自學編程方法,帶頭編寫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使用的《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小創(chuàng)客——玩轉開源機器人》等校本課程;利用免費開源圖形化編程庫,將復雜難懂的代碼編程轉變?yōu)楦菀妆粚W生理解的圖標編程。 同時,尤溪實小也通過“普及為主、競賽引領”的教育理念,讓人工智能教育惠及更多學生。針對一至六年級學生,學校每兩周開展1節(jié)人工智能校本課程,普及人工智能基礎知識。對那些愿意深入鉆研的學生,則通過組建人工智能科學興趣小組,利用周末和每天的課后延時服務時間,幫助提升水平。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以來,尤溪實小在科技類競賽中獲市級以上榮譽200余項,其中全國一等獎12項、省級一等獎48項。如今,學校每年有近300名學生報名參加科技類興趣小組,其中核心學員40余人,個個都是制作機器人的小能手。 尤溪縣實驗小學師生外出參加比賽(采訪對象供圖) 尤溪實小五年級學生陳祖墨三年級時加入興趣小組,2024年在數(shù)字中國人工智能機器人比賽上獲得一等獎。“蔣老師就像我們的朋友,他不僅帶領我們感受人工智能的樂趣,還教會了我們用科技改變生活。”他說,通過外出參加比賽,自己的動手能力變強了,還學會了團隊協(xié)作。 吳傳鋮小學三年級時第一次走進蔣際君的機器人課堂,2014年參加全國機器人比賽獲得冠軍,如今已經是北京大學信息學專業(yè)研究生。他很感謝蔣際君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科學的種子:“當年所學的不少知識和現(xiàn)在是互聯(lián)互通的。” 送教下鄉(xiāng)資源共享 蔣際君到八字橋鄉(xiāng)開展送教下鄉(xiāng)(采訪對象供圖) 近年來,為讓優(yōu)質的人工智能課程資源實現(xiàn)城鄉(xiāng)共享,尤溪縣教育局組織以蔣際君為代表的名優(yōu)骨干教師團隊,為各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村小學師生定期開展送教送培活動。2024年,全縣共組織科普下鄉(xiāng)進校活動51次,覆蓋農村和偏遠地區(qū)學校25所,受益學生達23200人。 頭上一對機械眼睛閃著光,面部液晶屏顯示著表情,底部車輪靈活轉動著,這個形似小玩具車的機器人是蔣際君團隊自主組裝的人工智能教育套件——方舟號智慧小車。 蔣際君團隊自主組裝的人工智能教育套件方舟號智慧小車(王琨 攝) “考慮到農村師資力量匱乏,教學資源不足,我們設計了這款簡易機器人供鄉(xiāng)村孩子學習使用,造價僅兩三百元,外部通過3D建模打印,內部液晶屏、傳感器等基礎配件齊全,既能滿足機器人基礎知識教學,又大大降低了教學成本。”蔣際君說,未來還將為小車接入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物聯(lián)網等前沿技術。 作為福建省先進工作者,蔣際君還成立了由尤溪實小10多名不同學科教師組成的“蔣際君勞模工作室”,定期開展送教下鄉(xiāng)活動。蔣際君勞模工作室成員鄭穎說,送教活動中,他們會帶上3D打印機,現(xiàn)場打印一些小玩具、機器人配件等,作為小禮物贈送給孩子們,工作室平時還會通過微信群等,線上分享人工智能課程和知識。 尤溪縣洋中中心小學學生在上人工智能培訓課 (采訪對象供圖) 在尤溪實小的示范帶動下,鄉(xiāng)鎮(zhèn)學校也陸續(xù)開始普及科技教育。“學校開設了人工智能培訓課,用方舟號智慧小車作為教具,讓孩子們了解人工智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前就來找我詢問當天的學習內容。”尤溪縣洋中中心小學“00后”科學教師吳杰說。 此外,隨著科學課程的升級,尤溪縣教育局每學期都組織相關培訓,以提升科學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2024年,全縣共有300余名小學科學教師參加市、縣科學教師能力提升活動。 科技教育點亮未來 如何讓科技教育覆蓋更多山里娃?尤溪通過借助專業(yè)力量設計、編撰縣域人工智能教育課程,建設人工智能課堂教學平臺,開展科技競賽等方式,努力實現(xiàn)縣域科技教育全覆蓋。 完備的比賽規(guī)則、專業(yè)的比賽場地、高水平的選手和裁判,很難相信這是一場縣級人工智能機器人比賽。去年12月1日,由尤溪縣教育局主辦,青少年科技教育協(xié)會、尤溪實小承辦的2024年尤溪縣青少年人工智能機器人比賽成功舉辦,來自全縣8所中小學校24支代表隊48名選手參賽。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機器人比賽,收獲了不錯的成績,要是還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參賽選手蔡華博興奮地說。 這并不是尤溪首次舉辦機器人競賽。2019年以來,除疫情期間,尤溪每年都會舉辦比賽,從參賽器材選用、具體項目選定到競賽項目規(guī)則制定等,均由蔣際君等縣內骨干教研團隊完成。 2024年尤溪縣青少年人工智能機器人比賽現(xiàn)場(彭傳治 攝) “每年舉辦這樣一場科技盛會,既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也激發(fā)了大家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有力提升了科技素養(yǎng)。”尤溪縣教育局副局長鄒起梓說。 2024年,尤溪縣教育局與海峽出版發(fā)行集團下屬福建創(chuàng)智聯(lián)盟數(shù)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結成戰(zhàn)略合作伙伴,開展青少年AI(人工智能)公益科普教育活動。同時,依托三明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的教授專家團隊,分階段開發(fā)適合本地區(qū)學情的青少年AI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圍繞機器人創(chuàng)客、圖形化編程、信息學奧賽三大核心領域,在縣內中小學開展試點教學。 “學校去年10月開設了機器人創(chuàng)客課程,面向一、二、三年級學生招生,主要利用機器人套件進行基礎知識、組裝技巧等內容的教學。”尤溪縣東城中心小學信息科技教師戴美情說,AI公益課程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尤溪縣第三實驗小學信息科技教師陳紅介紹,除機器人創(chuàng)客課程外,學校還面向四、五年級學生開設了圖形化編程課程。三明學院的教授團隊還會與尤溪參與公益課程的老師們開展線上教學研討會,日常遇到問題就通過交流群線上解決。 目前,青少年AI科普公益項目已惠及縣內6所中小學,還有多所中小學校開設了科技類校本課程,并自主組隊參加科技類競賽。2022年以來,全縣科學學科師生在市級以上科技競賽中獲得獎項200多人次。其中,尤溪一中獲全國優(yōu)秀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學校,尤溪實小被教育部遴選為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 “讓更多山里娃擁抱人工智能,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鄒起梓說,目前縣里制定了《“方舟同行”人工智能普及課程方案》,將通過開設“方舟”系列普及校本課程,創(chuàng)辦個性化科創(chuàng)社團,以及送教普及、研訓普及、競賽普及等方式,推動科技教育覆蓋城鄉(xiāng),儲備更多未來的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