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9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 實習生 王澤方 蘇曉春)“青年新聞人,重走長征路”大型聯合采訪活動今日來到三明市寧化縣。寧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中央蘇區兵源、糧源、財源,為中央政府和紅軍提供支持最大的縣。毛澤東曾率領紅軍三次入寧,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跡。

里坑村閩贛省軍區司令部革命遺址

寧化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廣場弘揚革命精神

紀念碑碑干20米高,呈人字形
寧化是中央蘇區和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早被認定的四個長征出發地之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1934年10月6日至8日,駐寧化中央主力紅軍分貝從各自的駐地向江西于都集結,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寧化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廣場由紀念碑和露天廣場組成。紀念碑碑干20米高,呈人字形,用四根沖天大柱組成,寓意四面八方的人聚集于此開始長征。
寧化革命紀念館前館長張標發說:“寧化鳳凰山是從福建通往江西的必經之路,而且此地物產豐富,利于部隊集結。當時全縣13萬人口,就有1.37萬人參加了紅軍,當時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參與紅軍作戰,為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紅軍當年穿過的衣服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的林璐璐同學對于寧化談及自己的感受時說:“我覺得來這里參觀,一方面是增加了歷史文化知識,開闊了視野,另一方面就是我們對于紅軍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里是長征出發的地方,我感受到了濃濃的紅色文化的氣息。”

參觀寧化縣革命紀念館緬懷紅軍先烈
寧化是中央蘇區縣,被譽為中央蘇區的“烏克蘭”,是紅軍的故鄉,紅色的堡壘,是三明將軍縣。寧化有革命基點村204個,13700多人參加了紅軍,在冊革命烈士3305人。
據寧化縣黨史研究副主任龔翠英說道:“寧化是農業大縣,糧食產量多,物質豐富,給紅軍提供財力,物力的支援。當時紅軍向百姓借糧食,錢款,但是百姓們都自愿提供物資,錢款,軍源以及糧食。”

石壁陳塘第四紅軍醫院舊址
石壁鎮文化館館長介紹說,石壁陳塘第四紅軍醫院是福建省保存最完整,功能最齊全的紅軍醫院。當時,該醫院擁有住院部、后勤部、行政部等。在石壁陳塘村的后山還有70多座烈士墓。

參觀石壁陳塘第四紅軍醫院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陳璐明說道:“這幾天我們走過很多紅軍革命老區,學習到很多長征精神。我覺得我們一路都在一起,在做新聞時感覺大家在一起就可以克服所有困難,就像長征一樣,大家都在一起就能夠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

紅軍宣傳的標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