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縣建設鎮建忠村紅曲釀造古酒
2016-11-23 09:47:37林生鐘 溫欣孝?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有著三千年歷史文化的黃酒,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福建黃酒的產地,用紅曲釀造,適量飲用對心血管保健有益。在大田縣建設鎮建忠村,50多個家庭手工生產紅曲,每天用來煮飯做輔料的大米萬斤以上。 吳士朗在晾曬紅曲 聆聽制作過程 2016年9月底的一個午后,我們聯系到建忠村的制曲大戶吳士朗。老人今年71歲,他和5個同胞都做紅曲。他說,制曲是吳姓族人的專利,自己15歲跟父親學習,至今已經57年。 吳士朗敘述:做紅曲夜里3點鐘起床蒸飯,然后把米飯倒在寬度跟成人身高一樣大的簸箕里晾開,等拌飯的手貼到額頭感覺不燙時,開始撒進曲母和曲青。 “曲母的樣子像紅曲,表面棕色,揉碎了粉紅,有酸氣,質地較脆……”吳士朗的妻子黃連姬介紹,曲母最初是從剩飯糖化發酵得來的,他們家做紅曲摻紅米粒一樣的曲青催化,一年有兩公斤就夠了。 拌好的米飯裝進籮筐,堆放在窯洞里發酵一晝夜。接下來,制作者及時攤開米飯,放到洞中的地板上又是一晝夜。等飯粒顏色轉紅,裝進筐狀的竹籃浸泡在泉水里,之后瀝干水分,重新倒回洞里攤開一晝夜,然后收集。按照之前的方法,復浸水、瀝干、攤開一次,兩個晝夜后曲成。 吳士朗和兄弟們每天都重復著同樣的工作,等蒸好米飯拌好曲母,天已放亮。他們早出晚歸,開始一擔接一擔把輔料挑上山,放進密封的窯洞。返回時,再把洞里成熟的酒曲收起搬至老房子,接著一簸箕又一簸箕攤開、晾曬。 為了把紅曲的顏色做得更均衡,老吳給每個窯洞里的輔料做“翻身運動”,早上鋪開、夜里翻動,每天一次。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