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一個被激活的貧困山村
2017-03-09 15:51:28?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3月9日訊 (記者 項裕興 通訊員 邱燦旺 文/圖) 核心提示: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的旅游開發始于2014年,打造的“耕讀李家”鄉村旅游2016年接待游客量5.8萬人次,并成為2016年度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和福建省四星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旅游市場,作為一個曾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典型的貧困村,際溪村為何能在短短兩年時間內,交出這樣一份耀眼的成績單? “注重規劃、保護、運作、帶動、營銷是際溪村取得成功的五要素。”泰寧縣杉城鎮黨委書記伍民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原生態建設留住鄉愁 “耕讀李家”田園風光走進“耕讀李家”,仿古的李家客棧、青翠的李家菜地、古樸的創客坊、美麗動人的丹霞田園風光……濃濃的農家味道收入眼底,浮上心頭。 兩年前,這里還是典型的貧困村。全村248戶群眾由于缺乏資金、技術,大部分在家務農,土地收益微薄。 2014年年初,泰寧決定打造“五朵金花”旅游專業村,際溪村名列其中。這個村莊不僅生態好,還有兩座千年古寺,李綱、朱熹、楊時等歷史名人曾在此隱居和讀書講學,文化底蘊深厚,自然人文的完美結合以及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讓際溪村充滿潛力。 在全民開發旅游的年代,如何才能充分發揮際溪村的魅力,打造其獨有特色,從而吸引游客? “拆舊建新,整齊劃一,修路,修橋,這是當時我們對新農村建設的簡單認識。”伍民說,在剛建設際溪村時定位不明晰,在對尚書故里、仿生棧道等建筑進行改造建設時,色彩突兀跳躍,與村莊原有建筑不協調,游客不滿意,專家、領導有看法。他們總結:對旅游村的開發,必須要有真正有實力的團隊做規劃,并到實地指導實施,這樣才能接地氣,真正打造出原生態的“鄉愁”味道。 他們聘請了北京天一規劃院進行鄉村旅游規劃,浙江大學進行鄉村規劃,臺灣上趣智業做美麗鄉村規劃并對建設過程現場指導。2014年12月,臺灣上趣智業團隊進駐耕際溪村。“通過三個月的走訪農戶、與村民交流,查閱資料,我們對際溪的歷史風貌、民情民俗有了深入的了解,拿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規劃文本。”臺灣團隊負責人、宗教藝術家宓雄介紹說,“‘一方農耕樂園,一處心靈原鄉’是我們對‘耕讀李家’的定位。” 2015年3月,在臺灣團隊的指導下,際溪村開始對村莊、立面及重要節點重新進行打造,不僅杜絕大挖、大拆、大建,土、石、磚等所有建筑材料也都取自當地,最終實現了新建筑與周圍老村、風景完美融合。 閩臺美麗鄉村交流中心是一個集兩岸文創、商務交流、游客中心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筑,為了不破壞村莊原貌,他們充分利用原有的老舊公路依山、依溪而建,最終形成占地280平方米,建筑面積近700平方米的交流中心。中心的整個建筑借鑒臺灣北投圖書館建筑格局,同時傳承當地傳統的鄉村古色風格,自然地融入到周圍景觀中。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