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互聯網+智慧養老”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2017-03-22 09:53:37鄭麗萍 劉巖松?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工作人員為領取到手機的老人講解手機用途,享受政府購買的線上呼叫信息服務 據市老齡辦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5.7%,2016年同樣的老年人口比例達16.11%,隨著我市老年人口的基數不斷擴大,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養老服務如何從“傳統化”向“科學化”轉型,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為推進全市養老服務業發展,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專業化服務的通知》《三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民政局等單位關于建設智慧城市“互聯網+醫養”暨“一鍵通”呼叫服務信息平臺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市推行由政府為特定老年人群體購買線上信息服務和線下實體援助服務,旨在為特定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去年10月,三元區民政局與三明禾康智慧養老產業有限公司簽訂《三明市三元區“互聯網+醫養”居家養老服務購買合同》,由該公司向三元區特定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三元區民政局黨組書記陳東火說,與其他同類養老企業對比,該公司在全國范圍內有一定的輻射能力,企業實力較為雄厚,與企業合作對推動全區居家養老工作具有積極作用。 以“互聯網+智慧養老”為理念,我市正在嘗試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觸網”助力服務精準化 3月13日,走進三明禾康智慧養老產業有限公司的呼叫中心,工作人員林麗明正忙著錄入客戶信息,在“編輯客戶信息”的頁面,記者發現里面包含了老人的基本信息、政府援助信息、健康信息、歷時回訪、客戶地理位置等內容。 “建立老人的個人信息檔案,并根據老人的具體情況實時完善,目的是為了時刻掌握老人的信息,更好地為老人提供精準化的服務,尤其是應對一些突發狀況。”林麗明說,當老人出現身體不適或是其他突發情況,可通過968962呼叫中心求助,中心將為基礎服務對象及家屬提供信息服務,協助處理緊急救援。“老人如果有任何困難,只需一鍵便可與呼叫中心直接對話,15分鐘內便有緊急救援人員上門服務。”林麗明給記者展示了一款具有LBS基站定位功能的老人專用手機,在手機的正中間有一個醒目的“SOS”按鍵。她告訴記者,只要按下按鍵后,呼叫中心的電腦上便立刻顯示呼入狀態,24小時有工作人員即時應答。 “政府購買的‘線上呼叫信息服務’是為三元區城鎮戶籍且居住在城區的年滿65周歲以上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員、重點優撫對象、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重度殘疾以及80周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基礎信息服務,這項服務有助于推進養老服務的精準化。”陳東火說,其中具體服務包括提供緊急呼叫應答、聯系、遠程定位、健康保健咨詢等服務內容。 “目前公司已承接三元區、將樂縣、建寧縣、明溪縣和沙縣等五個區縣居家養老服務,客戶主要以線上信息服務為主,其中現有線上信息服務用戶約9500人,線下實體援助用戶約2100人,平臺用戶總人數達12000多人。”三明禾康智慧養老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輝坤說。 “門對門”促進服務個性化 今年2月,家住城關勝利路的市民萬剛,向三元區民政局遞送了一面“尊老愛幼,執政為民”的錦旗,對三元區政府購買企業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給予了肯定。 原來,年前萬剛94歲的老母親因突發腦溢血而暈厥,在緊急情況下,他撥打了“一鍵通”,呼叫中心立即撥打了120,并派緊急救援人員到達現場,10分鐘后老母親被及時送到第三醫院。“感謝政府為我母親購買的養老服務,挽救了她的生命。”他感激地說。 “提供24小時‘門對門’個性化服務,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后援團’,他們就是訓練有素、服務規范的專業服務團隊。”李輝坤說,目前公司有應急救援人員和養老護理人員兩支隊伍,其中應急救援人員約200名,每個社區配備5名,力求打造15分鐘緊急救援圈,養老護理人員約20名,上門為老人提供實體救援服務。 家住第一醫院分院附近的賈阿姨夫婦,都已是80多歲的老人,因為平時沒有同孩子們住一起,生活起居都靠自己照顧。去年11月份,她打電話向禾康呼叫中心求助,指明要一名力氣大的男護理員,到家里幫忙給床調頭,周到的服務令賈阿姨很滿意,至此她便成為呼叫中心的常客。 3月7日下午,賈阿姨因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需要到醫院做定期檢查,因為女兒忙于工作,賈阿姨又向呼叫中心發出了“指令”,希望這次中心能夠派一名女性護理員,陪同她到醫院一同檢查身體。“只要老人有需求,他們便可以按需下單。”李輝坤說。 “政府購買服務中,三明禾康公司負責運營‘互聯網+醫養’呼叫中心,根據呼叫中心發出的指令,為購買對象提供線下實體援助服務。”陳東火說,老年人若有特殊需求,可隨時呼叫。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