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區第二供水工程成功試運行
2017-04-21 10:19:17林芳芳 余萬榕?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富興堡水廠工作人員在杜窠隧洞段監測水量、水質。 2#倒虹吸管 ? 4月19日上午11點,隨著三明市區第二供水工程取水口1#倒虹吸管閘門緩緩關閉,薯沙溪原水停止進入下洋水廠,而東牙溪水庫原水重新進入下洋水廠。經過7天“實戰”,市區第二供水工程試運行成功——市區第二供水工程已能夠承載起市區應急供水任務。 市區第二供水工程是以市區應急供水為主要任務的城市備用供水工程,包括第二水源工程和貴溪洋供水工程,引水線路南起三元區薯沙溪電站3#支洞,北至梅列區徐碧貴溪洋蘆山,新建洞線16.7公里,與現有的東牙溪引水隧洞相連接。新建的貴溪洋水廠總供水規模為10萬噸/日,一期供水規模3萬噸/日。 生產設備部工作人員在取水頭部檢查管道設備情況。 2014年11月,市區第二供水工程開工建設。2016年4月引水系統全線貫通,8月底隧洞襯砌、噴錨等后續工作完成。為檢驗引水隧洞、鋼管各項指標是否達到設計標準,能否滿足市區第二水源需求,2017年4月13日,第二供水工程啟動試運行。 短短7天,牽動人心。第二供水工程試運行成功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承載能力符合設計標準實現滿負荷運行 4月13日上午9點,在各項設備檢查調試完畢后,專業操作人員開啟調流調壓閘門,1#倒虹吸管充水開始試運行,薯沙溪水以900m3/h的速度一路向北。 隨薯沙溪水奔跑起來的,還有恒源供水公司和第二供水工程的施工、設計、監理等單位工作人員的“緊張感”:此次試運行,薯沙溪原水能否順利流入下洋水廠,能否完成滿負荷試運行目標? 黃永松是恒源供水公司技術開發部經理,也是市區第二供水工程現場負責人,從建設到此次的試運行,他自己都算不清多少次來到第二水源取水頭部,但試運行的第一天他還是有些緊張。“我們總共設置了6個觀察點,觀察水位及運行情況。此外,我們在一個月前就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制定好了運行方案和應急預案。”黃永松介紹。 此次試運行的水量監測點設置在2#倒虹吸管,到達那里的水量將會是多少?為了能準確監測到水量,當天上午恒源供水公司計量鑒定部由部門經理陳倪志同志帶隊,一行四人帶上3套流量計及太陽能板等備用電源前往監測。“車子無法直接到達監測點,我們每人需要背上設備徒步挪30多分鐘,按方案要求在9點前到達2#倒虹吸管監測點。”陳倪志說,之所以用“挪”,是因為每人在負重15公斤的情況下要走一條約360米的砂石陡坡。 水從源頭到達2#倒虹吸管預計需要6個小時,陳倪志和同事們裝好設備后,簡單啃了面包。當天下午1點30分左右,陳倪志和同事們等來第一小股水。“2點左右,我們監測到的數據是1000m3/h。”陳倪志說。 “快到預計時間點時,我們全都盯著設備,看到水量達到預期的那一剎那,我們都興奮起來。”90后的顧博誠第一次參加野外連續作業,他說,在2#倒虹吸管堅守監測原水流量變化的4天里,既緊張又興奮。 經過一天的運行,14日,薯沙溪水的“奔跑”速度提高到3200m3/h。15日,速度達4200m3/h,“這意味著第二供水工程承載能力已達到10萬立方米/日的設計目標。”這幾天,恒源供水公司總經理助理藍尉軍一直在各個監測點來回巡查調度指揮,當原水進入下洋水廠前池,看到數值達標的那一刻,他終于松了一口氣。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