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民居該怎樣繃緊“抗震設防”之弦
2017-05-10 09:38:36林芳芳 盧素平?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農村較為普遍的“頭重腳輕”樓房抗震性差 ■抗震:離不開合理的房屋設計 在姜先泉的印象中,早先的房子大多分為木制結構,土木結構,磚木結構三類,他家就是木制結構房?!按迕褚话阌娩z頭挖一條溝,石頭鋪幾塊,用水泥踩一踩牢固了就開始蓋,那就是地基?!闭驗槿绱?,此前有些房子因地基挖掘深度不夠,處理較簡單,幾年后頻繁出現墻體開裂,地基下沉等現象。 市住建局村建站阮辰興說,抗震能力較低的農村民居在結構上主要存在地基松軟、房屋結構布局不合理、砌體房屋開間過大、抗震措施不足等問題。例如,在邊坡選址建房,基礎易發生沉降;而“頭重腳輕”等不合理的房屋結構布局,則容易造成下層墻身破壞;房屋開間過大,地震時墻身容易被破壞;抗震措施不足主要是圈梁沒有閉合,未設置構造柱,影響房屋抗震性能。 那么,農村新建民居在地基處理和房屋布局方面應該注意什么呢? 阮辰興介紹,地基土要結實,基礎溝槽要處理好,不同基礎可用不同方式處理,例如,鋼筋混凝土現澆基礎相對牢靠、堅固,適用范圍廣,混凝土基礎圈梁要澆筑好,混凝土基礎及構造柱鋼筋綁扎要牢靠;磚砌基礎,適用于地下水位相對較深的地區;毛石基礎,適用于石材豐富的地區,但只適用于建造低層的淺基礎房屋。 在房屋布局方面,要保證房屋平面和立面規整、比例得當,不出現底層大空間、墻體大開洞等現象;另外,陽臺、雨棚等外挑構件不應過長、過大,并與主體結構聯結可靠,確保房屋的整體抗震能力。在結構方面,優先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彈性較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 磚混房屋的圈梁、構造柱設置也應滿足要求。圈梁的處理要做成閉合式,圈梁最小高度不小于120毫米;構造柱的處理應設置于建筑物的外墻轉角、內外墻交接處及樓梯間的四角,要先砌墻,再澆構造柱,并且讓構造柱與墻體形成齒狀契合,構造柱內部應有足夠鋼筋拉結,構造柱與基礎梁之間應有足夠鋼筋拉結等。 關于墻體處理方面,阮辰興說,磚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不能同時砌筑時應砌成斜槎(普通磚砌體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多孔磚砌體的斜槎長高比不應小于1/2),以增加后砌之磚墻與前砌之磚墻的結合,不能砌成直槎和馬牙槎等。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