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抗日戰火中的“第二集美學村”
2017-07-21 09:58:26鄭宗棲?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盧金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70多年前,大田集美職校水產航海學校學生上課情景。 大田縣中學生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開展“紀念抗戰,擔綱使命”主題教育活動。 暑期,位于大田縣均溪鎮玉田村的“第二集美學村”舊址格外熱鬧,參訪人員有時一日數批。7月17日,海峽兩岸16所高校師生同日造訪,尋找這個抗日戰爭時期福建“西南聯大”的印跡,感慨良多。 今年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大田“第二集美學村”正拂去歷史的塵埃,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歷史抉擇:抗戰時期內遷大田 談起“第二集美學村”,大田一中退休教師范立洋如數家珍。范立洋的父親范鴻聲當年是集美高商學生,曾在大田接待過多批回訪的老校友。受父親的影響,范立洋多年前開始收集整理這段歷史,成為“第二集美學村”舊址的志愿者和講解員的領頭人。 范立洋介紹說:“1937年10月,廈門被日寇轟炸,與廈門僅一水之隔的集美成為抗戰前線,敵機不時轟炸,集美學村師生危在旦夕。迫于形勢,集美學村校主陳嘉庚決定將學校遷往內地,校址初選泉州安溪。” 1938年5月,廈門淪陷,安溪距廈門僅63公里,也不安全了。范立洋說:“怎么辦?學校只能再次內遷。1938年11月,集美水產航海、農林、商業三校定址大田,14個班614名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從安溪一路步行到大田縣城。省政府也撥付相應經費,指令核定校名為‘福建私立集美職業學校’,聘請葉維奏為校長,聘大田本地鄉紳名流、集美校友范成鋼、鄭鳴和、范煥章為職員,修繕校舍,協助辦校。” “可是在大田縣城辦學不久后,由于大田扼守通向閩南交通要道,也成了日寇轟炸的主要目標之一。”范立洋說。1939年9月20日上午8時許,6架日寇戰機分成兩個“品”字形編組,輪番轟炸大田縣城,集美職校文廟校舍中彈2枚,損失嚴重,所幸師生無傷亡,但繼續在原址辦學安全堪憂。 對集美職校的處境,大田鄉賢鄭佐國、范震生、范士林、范成鋼等人非常關切。他們四處張羅,找到大田城郊的玉田村。玉田村離縣城1.5公里,背靠森林茂密的仙亭山,較為安全,是辦學的最佳地點。在眾鄉賢發動下,深明大義的玉田鄉親慷慨騰出了宗祠、民居、廟宇等43處,安置了流離失所的集美師生。 1942年8月,隨著局勢和緩,集美高級水產航海職業學校從玉田村搬回安溪縣辦學。抗日戰爭勝利后,1945年9月至1946年,集美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和集美高級農林職業學校撤離大田回遷集美。內遷大田八年,集美職校師生與玉田村村民共度了血濃于水的生活,培養了數以千計的人才,學校成為“第二集美學村”,被譽為“福建的‘西南聯大’”。 激情歲月:投筆從戎抗日救亡 曾任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福州大學副校長的林志群,是集美職校農林科學生,他曾撰文回憶在大田集美職校上學的經歷。 當年,林志群以讀書為掩護,兼任集美職校黨總支書記。他以集美職校為中心,以發動抗日救亡宣傳合法斗爭為手段,廣泛深入聯系同學和周圍群眾,秘密宣傳馬列主義,先后發展了集美職校學生蔣光斗、陳樹霖、陳悅周、陳文生、鄭裴然等為中共黨員,并建立了集商、集農兩個黨支部。 范立洋介紹說:“蔣光斗1939年冬在集美職校加入共產黨后,利用寒暑假返鄉之機,廣泛接觸家鄉湯泉的知識青年和貧苦農民,培養建黨對象,建立了湯泉、福塘黨支部,先后發展了陳郁文、蔣平、蔣冠祥、蔣榮德、蔣鳳祥等為中共黨員,建立了縣委直屬支部。” 革命的火種在集美職校這片學園深深埋下,集美職校師生的革命激情就此點燃。1940年6月9日,投身抗日救國斗爭的大田縣武陵鄉百束村人林其蓁,在日軍獄中被殺害,英勇就義,年僅21歲。在林其蓁烈士的鼓舞下,集美職校師生們積極響應中共大田地下黨組織的號召,大造抗日救亡輿論,帶動全社會抗日救亡活動的開展,掀起了新一輪的抗日熱潮。 1940年3月,陳嘉庚率領“南洋華僑慰問團”回國慰問抗戰將士,訪問了延安和重慶。慰問結束后,陳嘉庚于同年11月回到故鄉福建,專程視察大田集美職校。在歡迎大會上,陳嘉庚慷慨陳詞,發表演講《有枝才有花,有國才有家》,擲地有聲地說:“抗日的希望在延安,中國的希望在延安!”陳嘉庚一席話,讓集美職校師生豁然開朗,進一步認識了共產黨、八路軍。 在這期間,集美職校師生積極響應校主陳嘉庚號召,發起了“一日一分”認捐運動、節衣縮食、認購救國公債、募購戰機、救濟難民、投筆從戎等,從財力、物力、人力方面,支持抗戰建國。1944年11月,集美職校從軍人數共有86人,其中農林科27人,商業科59人。 范立洋說:“‘皖南事變’之后,‘國共合作’風云突變,林志群等一批身份已暴露的共產黨員奉命撤離了集美職校,他們投筆從戎參加了游擊戰爭。集美職校革命先驅點燃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寫下了絢麗的篇章。” 開發保護:銘記歷史重煥光彩 光陰荏苒,那段“血與火”歷史永遠扎根在大田,“第二集美學村”舊址成為珍貴的歷史見證。 在內遷大田八年的日子里,集美職校師生們展現出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重視教育、精忠報國、誠實守信、作風優良、廉潔奉公等精神。大田縣委黨史辦主任盧作福介紹說:“這些精神是弘揚‘嘉庚’精神、傳承‘誠毅’校訓的最好闡釋和實踐,也是大田‘第二集美學村’的文化精髓。” 如今,大田“第二集美學村”已成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廉政建設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基地,也是廈門大學、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和廈門海洋學院等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基地。近年來共迎來400多批次5萬多人次的參觀者。 2016年8月,為了更好地對大田“第二集美學村”進行保護與開發,大田縣專門成立工作指揮部,統籌“第二集美學村”保護與開發工作。縣里還調整用地規劃,決定“第二集美學村”不再作為商業開發用地,而作為集嘉庚文化、抗戰文化、教育文化、清廉文化、華僑文化、涉臺文化等的文化陣地,同時與全域旅游開發相結合,加以綜合保護與開發。 縣里擬投資2800萬元,將“第二集美學村”舊址與縣城周邊的白巖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白巖山紅軍戰斗遺址、閩中工委舊址等18處景區相連成片,開發閩中紅色旅游和愛國主義教育線路;優化“中央紅軍村”與“第二集美學村”大融合的設計方案,加快校舍舊址搶救性修復,申報國家級文保單位,籌建“中央蘇區主題公園”……(三明日報大田記者站 鄭宗棲)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