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公共自行車:揚長補短求“破局”
2017-08-28 10:27:15劉靜云 許 琰?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定點停放、統一管理、專人巡查,規(guī)規(guī)矩矩的沙縣公共自行車,在隨取隨停的共享單車“圍堵”下將如何生存、發(fā)展? 沖擊:使用率下降5成 早在共享單車進駐沙縣之前的2017年1月,沙縣就已投放600輛公共自行車。 沙縣公共自行車系統是由沙縣政府和海西(三明)生態(tài)工貿區(qū)生態(tài)新城集團有限公司投入近600萬元共同打造,覆蓋新城核心區(qū)及沙縣城區(qū)的公共出行惠民項目。 首批投放公共自行車600輛,在城區(qū)和生態(tài)新城核心區(qū)共設立站點23個,分布在主要公共場所和一些大的居民小區(qū)路口,每個站點都配置了20至50輛公共自行車。 作為最早進入沙縣的公共單車,投放初期,日均使用量可達600輛次,平均每輛車日均被使用過一次,廣受市民歡迎。 然而在今年6月,hellobike共享單車入駐沙縣,以其隨取隨停的便捷性很快占據市場,對沙縣公共自行車造成極大沖擊。數據顯示,6月以來,沙縣公共自行車日均使用量下降到300輛次左右,使用率下降50%。 堅守:日均工作13小時巡查600輛車輛 面對沖擊,沙縣公共自行車管理方揚長補短,找準特色拼服務。每天早上6時30分,沙縣公共自行車運維人員陳世盛、陳棋湧都要提著工具箱前往23個站點逐個進行巡查、維護,他倆平均每天工作時間達13小時。 擰緊松動的螺絲,測試剎車性能……他們的任務是每天對站點內的600輛公共自行車進行逐輛排查。定點停放的沙縣公共自行車雖然不具備共享單車隨取隨停的便捷性,卻擁有統一管理、專人巡查,確保車輛安全的優(yōu)勢。 巡查過程中,運維人員還要實時關注車輛后臺調度平臺,把停放車輛過多站點的公共自行車移送至車輛不足的站點進行補充,保障各個站點的車輛均衡供給。同時,還有專人一天兩次對所有車輛和站點進行清潔。 破局:突出便民 改良升級 面對來勢洶洶的共享單車,想打破發(fā)展困境,單靠強化運營管理是不夠的,公共自行車管理平臺已經謀劃了一整套方案,多渠道突破共享單車沖擊下的“圍城”。 基本免費是公共自行車的最大特色。作為便民項目,使用公共自行車1小時內,對使用者不收取任何費用,且時間不累計,只要使用者一小時內歸還車輛,下次使用則又有1小時的免費使用時間,不限次數,這對于城區(qū)面積較小的沙縣來說有很大意義。 針對市民反映的車輛過重的建議,公共自行車平臺也在積極解決,將對隨后投放的車輛進行改造升級,不僅減輕車身重量,還將配備變速器,提高車子性能,滿足市民多樣化的使用需求。 此外,平臺還計劃在目前刷卡取車的基礎上,增設與共享單車相同的掃碼取車。市民將無需再辦卡,手機掃一掃也可使用車輛,并實行區(qū)域內定點歸還,即解決市民辦卡的麻煩,又保持車輛的規(guī)范管理,一舉兩得。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