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秋日鄉間分外甜
2017-09-20 10:23:34樂小麗 許 琰?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 樂小麗 許 琰 文/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白露時節已過,天氣依然炎熱,農民朋友們在田間地頭揮汗如雨,忙著將一年的收成顆粒歸倉。走在沙縣的鄉間小路上,空氣中甜味交織,那是收獲的味道。 酸甜獼猴桃“預約”豐收 9月11日,沙縣西霞村頭村百丈山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里,150畝獼猴桃已經掛上了果,合作社理事長游家壽正在果園里查看掛果情況,摘除次果、蟲吃的果。 52歲的游家壽開過沙縣小吃,辦過竹制品加工廠。3年前,聽說三明天泰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獼猴桃顆粒,動了種植獼猴桃的心思。 當時,沙縣還沒有人大面積種植過獼猴桃,游家壽特意到建寧考察學習,研究地理氣候條件和種植技術。 村頭村的地理環境和建寧接近,游家壽決定放開膽子干,帶頭成立合作社,流轉150畝地種植“金艷”“徐香”“米糧”等6個品種的獼猴桃。 為了種好獼猴桃,游家壽特意聘請三明農科院工程師前來指導。 獼猴桃喜陰怕濕,沙縣雨水多,每到雨季,就要加強排水工作。此外,合作社的獼猴桃按照有機標準種植,采用有機肥和羊糞,噴灑生物農藥。僅一年,獼猴桃樹就成功試掛果。 掛果是好事,掛太多果又成了“負擔”,因為果樹還未成熟,結果太多會影響果樹生長。專家建議給果樹“減負”,很多幼果或者品相不好的成果被剔除了,今年試掛果產量預計3500公斤。 生態種植的獼猴桃個不大,但口感好,吃得放心,自然不愁銷路。離采摘期還有一個月,所有的獼猴桃已被提前預訂,就連品相差的小果和次果也由制藥廠統一收購。 游家壽指著其中一棵毛茸茸、顏色偏白的果樹介紹:“這是野生獼猴桃,我這里最貴的品種,批發價一公斤40元左右,市場零售價60元以上。它的特點是低糖,口感酸甜,有糖尿病的人也可以吃。” 碩果累累的不僅是獼猴桃,游家壽充分利用合作社空間,在獼猴桃樹下套種5畝生姜,在果園周圍栽種10畝木芙蓉,放養400只土雞,開辟20畝魚塘,投放魚苗、泥鰍和田螺,形成立體種養模式。現在陸續進入收獲期,年收入預計20萬元。 對未來,游家壽很有信心:“再過兩年獼猴桃盛產期到了,每棵果樹至少能結果25公斤,一畝地按60棵果樹計算,150畝果樹年產22.5萬公斤,僅獼猴桃一項,年產值可達500萬元。” 游家壽“秋天的味道”——豐收可期,日子酸酸甜甜有滋味。 鮮甜菌菇迎來“雙搶” 聽說過水稻“雙搶”,聽說過菌菇“雙搶”嗎? 9月11日傍晚,沙縣富口鎮延溪村菌菇栽培基地,工人們正在悶熱的菇棚里采摘茶樹菇,基地負責人林鐘則忙著進行第一批鳳尾菇制菌。 林鐘說,他已經連續幾天每天只睡3個小時了。 “忙收心不倦,搶種意方長。”疲憊寫在他的臉上,眼里卻還是豐收的喜悅。再過半個月,鳳尾菇也可以采收,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期,也是收入最高的時候。 林鐘今年33歲,寧德古田人,十幾年前跟著父母來到沙縣洋坊種菌菇,因為建設動車站菇棚拆遷,4年前搬到富口延溪村。 “富口環境好,離城關也近,很方便。”選定地址后,林鐘投資30萬元,租來10畝土地,建起菌菇栽培基地,主要栽種茶樹菇和鳳尾菇。 菌菇也分季節。每年春節過后,茶樹菇開始制袋,5月左右出菇,間斷采摘到11月底。林鐘說,基地產量高時每天可采500公斤,這段時間日采摘量在250公斤左右。 茶樹菇采摘還在繼續,鳳尾菇進入制菌期,一批菌種要制作7天,連續忙一個月才完成所有制菌工作。制菌要求嚴格,基質經滅菌后,套袋留孔,然后將母種接入孔內,菌絲生長后再摻到棉籽殼生料中裝袋。 “基質含水量在50%到70%最適合菌絲生長,菌絲生長適宜溫度在25-30℃,這段時間正好,遮陽大棚下左右通風,溫度就能控制得差不多。” 20天后,第一批鳳尾菇便可出菇,鳳尾菇產量大,最多日產1000公斤。 “茶樹菇產量相對較少,要施藥除蟲,成本較高,售價也高,批發價一公斤12元。鳳尾菇產量高,不用任何農藥,單價相對低些,批發價一公斤約7元。” 鮮菇主要在三明和沙縣市場銷售,林鐘算了一筆賬,“要是鳳尾菇行情好,今年年利潤20萬元以上沒問題。” 林鐘“秋天的味道”——辛苦換來收獲,生活像菌菇一樣鮮甜。 甘甜西瓜走俏市場 沿著304省道蜿蜒北上,抵達高橋鎮,路邊大片西瓜地令人流連忘返。9月12日,沙縣高橋鎮俞明梭家庭農場里,130畝西瓜地采收工作已經接近尾聲,農場負責人張如沐正在幫助瓜農裝車。 張如沐介紹:“這批是‘黑寶’西瓜,個頭較小,口感脆甜,市面上每公斤約5-6元,價格是普通西瓜的2倍。” 37歲的張如沐是永安人,有多年西瓜種植經驗,之前在廣東梅州。廣東氣候溫熱,適合西瓜生長,但是當地瓜農瓜販都用粵語交流,張如沐語言不通,十分不便。經朋友介紹,張如沐來到沙縣高橋,和本地居民俞明梭合作,承租130畝土地,春夏種植西瓜,秋季種植花椰菜、甘藍等蔬菜,瓜菜輪作高效栽培。 “農業項目有風險,可能賺得不少,也可能血本無歸。”張如沐說道,“密切關注消費者喜好才能長久。” 因此,農場不斷根據市場需求變換種植品種,今年農場早季種植“甜王”西瓜,晚季種植“黑寶”西瓜,這兩種西瓜都是目前市場上很暢銷的品種。“甜王”西瓜個頭大,產量高,甜脆爽口,適合早熟栽培,價格一般;“黑寶”西瓜生長勢旺,抗病力強,個頭小,皮薄肉多,價格較高。 品種好也要細心照顧,沙縣雨水多,排水很重要,一旦積水,西瓜容易被泡壞。因此要求深溝高畦,還要抑制雜草生長。 好瓜不愁銷,農場的西瓜早已銷售一空,只批發不零售,就連剩下的小瓜,每天也有瓜販前來收購,十分搶手。西瓜銷往周邊縣市以及廣東、江西等地,僅這一項,農場年收入就達60萬元以上。 收獲不停步,“這批西瓜收完后就種花椰菜,兩個月后又可以上市了,到時候整齊的一大片,很漂亮。” 張如沐“秋天的味道”——吃著西瓜,畫著藍圖,笑容甜到心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