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在全省率先實現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
2017-11-28 09:19:15林宇熙 方煒杭?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泔水變寶,看招—— 東南網11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宇熙 方煒杭)餐廚垃圾,俗稱泔水,又臭又臟,但經過分離、堆肥、發酵,可變廢為寶為有機肥、沼氣,實現循環利用。24日,三明市利潔環衛有限公司參與承擔的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專題——“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組驗收。很快,這一技術將在全省示范推廣。 走進三明市三元區荊東村,可見三座廠房依山而建,在其中一座廠房內,記者看到工人們將各地運來的泔水送進分解漿化一體機。不一會兒,飛速運轉的龐然大物從左側吐出一些塑料瓶、玻璃瓶等不可分解的雜物,其余的泔水則被漿化后進入下一道環節。 “此前,餐廚垃圾預處理大多靠人力,工作環境十分惡劣,分解漿化一體機的研發解決了這一問題,實現預處理一步到位,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分解質量顯著提高。”利潔公司董事長黃建明說。 預處理,僅是第一步。在另一座廠房內,還藏著兩臺“秘密武器”。其一,是采用好氧工藝的快速堆肥設備,可變餐廚垃圾為有機肥產品,使作物產量比使用常規有機肥增長5%~10%;其二,是采用厭氧工藝的沼氣提取設備,可從餐廚垃圾漿液中提取出沼氣,甲烷含量在50%以上,清潔后滿足國標二類質量標準。至此,人見人厭的餐廚垃圾實現變廢為寶。該項目由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牽頭,由利潔公司承擔,獲1項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 作為全國首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全省唯一的試點城市,三明市早在2005年就開始籌劃餐廚垃圾、廢棄食用油分類收集處理工作。從事多年有機肥生產的黃建明看到這一潛在市場,成立利潔環衛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承擔起三明實施餐廚廢棄物無害化收運處理工作。 餐廚垃圾處理得到三明市的大力扶持。按保底收運量每天30噸計算,市里除了給予每噸89元的收運補貼,還給予每噸105元的處置補貼。同時,三明市為此建設了地磅計量、遠程監控系統,組建綜合執法隊伍,從源頭控制、中間收運、終端處理等各環節進行規范監管。 黃建明算了一筆賬,三明市區及周邊的永安、沙縣、明溪每天產生約100噸餐廚垃圾,經處理后成為有機肥投放市場,公司生產的“得壤”有機肥已獲省級新產品登記,可實現年產值約700萬元。隨著這一新技術的規模化生產,公司處理能力可增加至每天250噸。 “我省每年約產生70萬噸餐廚垃圾,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可有效防治環境污染,社會效益顯著,經濟效益更令人稱奇。”項目首席專家、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鄭育毅說。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