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一張“走南闖北”的小吃卡
2017-12-07 10:03:04鄭麗萍 肖首洲?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小吃銀行開業儀式 沙縣小吃集團與農商銀行銀企合作簽約儀式 沙縣城區全景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勁號角,為農民、農村、農業繪制了宏偉而美好的藍圖。 沙縣農商銀行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宗旨,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農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三大主力軍作用,積極為沙縣推進農村現代化貢獻農信力量。 尤其是2014年以來,沙縣農商銀行持續深化沙縣全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經驗,積極踐行農村普惠金融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與小吃業共同發展”的發展戰略,全力打造與推出“小吃創業卡”品牌,進一步加大對沙縣小吃業的精準幫扶,切實解決小吃業主貸款難和擔保難問題。一張小吃卡,走遍了大江南北,做出了大文章。 誕生 在經營理念轉變中呼之欲出 2014年9月,沙縣小吃業主鄧嗣松到北京開小吃已經多年,由于囊中羞澀,他想擴大經營的想法一直沒能實現。正當此時,沙縣農商銀行推出的“小吃創業卡”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然而,這張小小的卡,卻積蓄了沙縣農商銀行濃濃的心血。 沙縣,作為福建省的交通樞紐中心,經濟活躍,一直以來被冠以“小香港”之稱。2013年下半年,受全國經濟下行趨勢的影響,沙縣經濟的泡沫也慢慢現出了裂痕,隱藏在活躍經濟背后的民間資本融資鏈條陸續斷裂,沙縣的信用環境不斷惡化。 牽一發而動全身。沙縣農商銀行受此影響,同時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求發展的思想,導致在經營決策及服務方向上出現了“傍大款”“壘大戶”的失誤,特別是信用風險尤為凸顯,發展舉步維艱。 如何擺脫困境,逆流而上? 對此,沙縣農商銀行重新確定了“小額、流動、分散”的經營理念,實施“與小吃業共同發展”的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小吃創業卡”系列產品,重拳出擊搖搖欲墜的信用服務體系,當機立斷破解當前困境。 “沙縣小吃”被稱為漢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是沙縣的特色經濟產業,全縣外出經營小吃2萬戶,人員達6萬人,小吃業主資金需求較為迫切。同時沙縣小吃業存在“兩頭在外”問題,即人員在外地,經營也在外地,導致小吃業主貸款難和擔保難問題突顯。 “小吃創業卡”便在這樣的形勢下應運而生。2014年9月,第一張“小吃創業卡”正式誕生,鄧嗣松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與其他銀行借記卡相比,‘小吃創業卡’集存、貸為一體,還具有全國自助設備取款手續費全免、智能理財、貸款隨貸隨還等特色增值服務。”福建沙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先禮說。這張卡解決了小吃業主貸款難、貸款貴以及資金結算困難等一系列問題。 作為一款金融創新產品,如何建立長效機制,實施規范管理? 鐘先禮介紹,在業務產品申報準入前,沙縣農商銀行積極做好前期調研和制度完善工作,多次組織相關業務人員到異地小吃聯絡處進行實地調研,收集客戶需求,制訂產品研發策略,緊接著根據調研實際,結合信貸管理辦法、銀行卡管理辦法和現金結算管理辦法等進行制度建設,努力做到制度先行。 服務 “背包”精神閃耀全國 “我已經去過寧波、上海、北京、海南等全國很多個城市,為的就是給沙縣小吃的業主們上門辦理小吃創業卡,解決他們創業資金難的問題。”沙縣農商行城關支行客戶經理林邦華說。 發揚“背包”精神,是沙縣農商銀行對在外小吃業主發放的一項特別的“福利”。 “兩頭在外”是導致小吃業主貸款難、擔保難的主要原因,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沙縣農商銀行在原有“農戶建檔”的基礎上,與全國各大中城市的小吃聯絡處提前對接,并制定了“背包”營銷策略。 “我們一行人實地對小吃業主開展調查,詳細了解目標客戶群家庭信息、經營現狀、市場狀況、誠信情況等要素,針對性地提出相關授信舉措,辦理小吃創業卡,進一步細分客戶類型,主動服務上門。”林邦華說。 截至2017年3月15日,沙縣農商銀行在全國各地小吃聯絡處、同業協會的幫助下,已組織多個營銷隊伍趕赴上海、廣州、寧波等27個城市營銷“小吃創業卡”,累計外出230多人次,發行“小吃創業卡”15986張,其中授信戶數11073戶,授信金額9.21億元,貸款余額6.54億元,卡均貸款余額4.09萬元。 然而,在解決小吃業主“擔保難”問題的同時,銀行要如何防控信貸風險? 沙縣農商銀行借鑒村級融資擔保借鑒經驗,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城市創新開辦了7個小吃創業融資擔保基金,降低了信貸風險。同時,為切實解決小吃連鎖餐飲公司流動資金不足問題,分類制定了“公司股東聯保”、“公司+門店”、“公司+流水+門店”、“法人代表+門店按份擔保”、“公司法人代表聯保”等五種授信模式,實行了差異化授信服務。 2015年9月,在無錫市經營小吃的朱小忠,一心想擴大經營,但由于資金短缺一直沒能實現愿望。最后通過小吃擔保基金貸款辦理了授信額度為15萬元的小吃創業卡,利用該資金盤下第二家店面,年增加收入10余萬元。 “共識、共贏、共發展”。2016年初,沙縣人民政府確定了以沙縣小吃集團公司為載體,在全國各地組建沙縣小吃集團餐飲連鎖有限公司,整合各地沙縣小吃經營店,推動沙縣小吃產業朝品牌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為推動沙縣小吃產業的轉型升級努力,實現構架政、銀、小吃戶共贏格局,撬動小吃產業發展的目的,從而促進沙縣地方經濟的發展。 展望 創新產品為普惠金融蓄力 2015年12月,福建沙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小吃支行正式揭牌開業,打破了戶籍和屬地約束,讓小吃業主能在小吃支行體驗一站式的服務。 2016年4月,沙縣農商銀行和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加強在小吃領域上的合作,正式簽訂銀企合作協議,全面達成戰略合作。 2016年5月,通過與省聯社對接需求,沙縣農商銀行線上e平臺建設已列入省聯社e平臺二期開發計劃,為破解小吃創業卡資金回流難問題提供了思路。 …… 沙縣農商銀行普惠金融的步伐堅定而有力。 今年9月27日,家住虬江街道水南村的楊清蘭,在廣州經營一家小吃店,因為經營、人工成本增加,同時又想擴大經營,通過沙縣農商銀行新推出的“福e貸”,通過手機銀行辦理便獲得了10萬元的授信額度,滿足了資金需求。 “互聯網+”助力新興金融模式上線。沙縣農商銀行不斷加強科技渠道建設,通過開通“微信申貸”、“電話申貸”等通道,借助現代電子渠道為在外經營的小吃業主提前做好貸款申請和現場申貸預約,提供貸款咨詢、投訴建議等服務,助力小吃業蓬勃發展。 今年4月1日沙縣農商銀行“福e貸”正式上線。截至6月1日,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福e貸”的小吃業主共470人,授信金額達2210萬元。 3年前,沙縣農商銀行鄭湖支行客戶經理鄭生強和營銷團隊的工作人員到安徽合肥推廣小吃卡,通過沙縣小吃辦駐合肥聯絡處的幫助,為28戶小吃業主解決跨地區貸款問題。如今,這批貸款合同期限已到,需要轉貸、增貸的小吃業主只需下載App,通過手機銀行使用“福e貸”辦理即可,十分便捷。 “小吃創業卡”這一金融產品,受益于沙縣村級融資擔保基金的創立。2012年,福建省沙縣抓住全國農村金融改革實驗區之一的契機,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級融資擔保基金,專為農戶小額貸款融資提供擔保服務。 “然而,村級融資擔保基金發展到后來,遇到了推廣難、處置難、基金管理亂、農民辦理不方便等問題,融資難問題沒能徹底解決。”鐘先禮指出了村級融資擔保基金發展遇到的“瓶頸”。那么,如何克服這一困難,讓農戶又快又便捷地獲得貸款? “五福臨門”讓農戶享受到了這一優惠。所謂“五福臨門”,指的就是沙縣農商銀行近期推出的金融產品“福農貸”,具體包括“福房貸”、“福田貸”、“福林貸”、“福信貸”、“福貧貸”五個金融產品,依托農戶信用評級為基礎,向農戶發放用于解決生產經營、消費等資金需求,由擔保基金提供擔保,農戶提供農村產權、經營權作為反擔保的貸款。 展望未來,小吃創業卡的這篇“大文章”仍需精耕細作,村級擔保基金實行村委牽頭、市場化運作原則,以農戶小額擔保貸款為手段,協助農戶發展生產、創業致富,促進農村信用環境建設,扶持“三農”發展。 (三明日報記者 鄭麗萍 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 肖首洲 文/圖)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