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一個山區小縣的“人才經”
2018-02-05 10:31:39鄭宗棲?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大田記者站 鄭宗棲 2月1日,清華大學3名科研人員到大田縣衛斯特環保院士工作站開展技術研發和攻關,免費入住位于大田城關最中心地段的“人才公寓”。人才公寓共有18個房間、3個套房,為各類對接、引進的人才提供免費居住,免去了科研人員生活上的“后顧之憂”,方便了科研項目的推進。 大田縣衛斯特環保公司致力于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與安全處置的投資、運營,研發制造了垃圾無害化、資源化、全利用等成套裝備共28臺套,并取得專利56項,75%裝備與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院士工作站也被中國科協評為2017年全國100家示范院士專家工作站。 一個山區小縣,一舉成為環保行業“智力”高地,全得益于該縣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為縣域經濟發展增添才智動力。 該縣堅持“科技大田”打頭陣,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通過實施“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和“田才回歸工程”,針對機械鑄造、水泥建材、生物制藥等重點產業及領域,搭建人才集聚平臺,鼓勵企業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和技術研發中心。 2017年以來,該縣已建成3家工作站、1家研究院、2家國家級星創天地,引進博士3名、緊缺專業技術人才12名,吸引16名在外人才回鄉創業。 招才引智不僅靠“優化政策”,“借僑引才”也是一條新思路。該縣憑借掌握全國領先的固廢處理、土壤修復技術和人工培育金線蓮技術,通過衛斯特環保和競源生物兩個院士工作站牽線搭橋,推動“以才引才”“以智引才”,先后有3名教授、5名博士后、4名博士、5名碩士先后參與大田企業技術研發和攻關。 科技創新,提升人才素質是關鍵。該縣實施“工匠計劃”,采取“送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支持重點、高新技術產業科技人員參加高端學術交流研討和產業項目培訓,積極推進企業研發中心建設,大力培養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型、實用型人才。 該縣積極推進縣域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完成縣總醫院組建工作,將縣中醫院、18個鄉鎮衛生院及265個建制村衛生所納入縣總醫院一體化管理,聘請專家名醫到大田坐診、做手術,帶動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和業務骨干。 在教育事業人才培育工作中,該縣優化隊伍建設“強師興教”,實施“名師名校長”工程,完善師資補充機制,與高校合作舉辦暑期教師人才培訓班,每年選送一批校長、學科帶頭人到高校脫產培訓。 引才不易,留才更難。為了留住人才,該縣實施“十項優惠政策”,建設人才公寓、出臺優惠政策、完善人才崗位聘用等一系列引才留才措施,全方位打造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環境,使他們把大田當作第二個故鄉。 縣里實行引進高層次人才及團隊“一條龍”服務機制,及時協調解決職稱評聘、醫療保健、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設立科學技術進步獎、專利獎,實行授權專利補助機制。目前,已有6人獲得進步獎補助20.5萬元,12人獲得專利獎和授權專利補助40.4萬元。建立引進優秀人才靈活的工資和津補貼機制,對引進的緊缺、急需專業人才,實行效益工資、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和年薪制等分配方式,由用人單位與本人協商確定其報酬。 該縣還對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在職期間可享受縣政府每人每月800元津貼補助;對“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市管拔尖人才,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具有碩士學位的留學回國人員、特級教師、正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等都實施相應的津貼補助。 良禽擇木而棲,良才擇地而居。大田縣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縣,立足人才“引得進、育得好、留得住”理念,堅持在招才引智中拓展多路引才渠道,構筑人才高地,有效激發了人才創新創業活力,體現了一份擔當與分量。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