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移”出和諧新風尚
2018-03-15 10:59:15鄭宗棲?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大田記者站 鄭宗棲 “在喪事簡辦方面,取消‘懺七擺娘家桌’‘吃入靈粉’‘送豬腿’等舊俗,一場喪事可節省費用3萬元至5萬元。”近日,記者在大田縣建設鎮建豐村采訪時,當地村民高超灶感慨地說,從2018年元旦起實行的“紅白喜事風俗決議”,改變了陳規陋習,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和認可。 建設鎮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鎮,自唐代中葉起,諸多姓氏民眾從各地開基到此定居立業,商貿繁榮,商賈云集,是省級商貿重鎮。當地民風純樸、熱情好客,在待客禮節方面受到各種文化的影響,滲透到群眾的生產生活之中。 “有的風俗過于繁瑣,不論辦紅白事,一來要花費許多時間,二來也造成了不少浪費。”高超灶說,現在許多年輕人在外打拼,他們為了參與紅白事,不管有多忙都得奔波往返,影響了工作,這有悖于當下提倡的文明和諧新風尚。 早在2004年,建設鎮群眾自發地對紅白事風俗進行了修改。有一些修改的風俗得到了執行,也有一些風俗還是照舊,個別人好撐“面子”,大操大辦,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群眾也有破除紅白事大操大辦陋俗的意愿,就是‘萬事開頭難’!”高超灶說,這次借了縣里開展移風易俗專項整治活動的東風,從群眾的期盼出發,積極順應民意,倡導“婚事新辦、喜事廉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的新風,得到群眾的普遍認同和擁護。 建設鎮與永安槐南鎮西華片一衣帶水,民風習俗相近,“三代之內必有婚嫁”,彼此淵源深厚。簡化紅白事風俗,建設鎮只唱獨角戲不行,槐南鎮西華片也得一并修改。去年12月14日,在建設鎮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牽頭和引導下,召集了兩個鄉鎮120多位村民代表,成立紅白理事總會,共議修改簡化方案,最終定出了10條決議,并在各村張榜公告。 “決議執行兩個多月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家都感受到了新時代農村的新變化、新風貌。”高超灶說。 地方風俗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移風易俗專項整治中,如何“移”出新思路、新風向、新風尚?大田縣紀委負責人表示,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在專項整治中黨委、政府不能缺位,黨員干部要起帶頭示范作用,對于明知故犯的黨員干部要嚴肅處理,同時還要結合農村實際特點,解決整治抓手問題,這樣才能引導廣大群眾主動參與,移風易俗觀念才能深入民心、深得民意。 開展移風易俗整治,真正的受益者還是廣大群眾,不僅減輕了負擔,也進一步轉變了黨風、政風、民風,為大田發展凝聚正能量。下一步,大田縣將從村規民約、慈善公益和文化引領等入手,多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繼續鞏固深化移風易俗工作,打響反擊不良習俗的“攻堅戰”,在全社會弘揚文明和諧新風。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