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電烤生筍實現污水零排放 讓中村鄉“綠意”長存
2018-04-12 11:07:54楊燕蓉?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記者 楊燕蓉 三明日報三元記者站 楊開長 一夜春雨,三元區中村鄉的春筍悉數破土而出。這個春筍旺季,鄧順財的電烤生筍設備成了鄉里的“香餑餑”。 作為水源保護地,連片的竹林是中村村民唯一的依靠,筍干收入更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傳統筍干制作不僅會產生大量的筍水,而且耗材量大,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 “全鄉擁有竹林面積17萬畝,年均生產筍干2000噸,按照傳統筍干制作方法,每年需要消耗木材約1.6萬立方米,產生污水80萬噸。”中村鄉人大主席團主席張何鈺對這些數字稔熟于心。 如何拋棄其中“不光彩”的數據,讓水源保護地“綠意”長存?作為土生土長的中村人,今年50多歲的鄧順財對這片土地有著深深的眷戀和熱愛,從地道筍農到成立農旺筍制品加強企業,他不斷做深做透“竹筍文章”,成為區里筍制品行業的帶頭人。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這幾年鄧順財潛心“探綠”,成立三明同道農業科技公司,研發了電烤生筍設備,對傳統制筍工藝進行了一次“大變革”。 走進同道科技公司,待筍農過稱后,鮮筍直接進入生產車間,經整合、切割后,直接就上烤箱生烤,全程不見一滴廢水、一粒殘渣。“傳統烤制,要進行蒸煮、浸泡、壓榨、漂洗等環節,會產生大量的筍水,而烤制全用木材,耗材量極大。電烤生筍不僅不會產生一滴污水,而且由于利用電能和空氣能源進行烤制,也無需消耗木材和木炭。”鄧順財說。 污水零排放,烘烤零耗材。前年,這項綠色發明取得國家發明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兩項。中村鄉政府對這個項目給予大力支持,目前,公司已有生烤設備5套,3月底以來,已經幫助鄉民烘烤超5萬公斤筍干。 鮮筍下了山,直接進車間。鄧順財這一集鮮筍收購、筍干烤制為一體的舉措,受到村民的歡迎。 “名聲漸響,去年試生產時,大部分村民都是中村本點的,今年周邊偏遠村莊的很多村民也慕名而來。”張何鈺說。 4月8日,大焙坑村的鄧方楠就和叔叔二人,驅車10多公里來同道科技公司。 兩人合力卸貨,采購員評判生筍等級后,叔侄倆那一車333公斤的鮮筍拿到了近700元,折合生筍1公斤2.1元,筍干1公斤50元。 “挺好的,和市場價差不多,還省去手工制作筍干的環節。”鄧方楠說,家中20多畝竹山,往年一到制筍季節,全家出動的同時,還要請人挖筍、制筍,成本高不說,也非常吃力。 用機器取代人工,電烤生筍設備大大減輕了村民的勞動強度。 春筍旺季,制筍大戶羅揚和卻在同道科技公司當起了管理員,每個月拿著幾千元的工資。他說,家里的50多畝竹林,請人挖筍后,全部送到這里生烤。要是往年,由于沒有勞動力,單單制筍就得請3人幫忙做10天,每人每天得付300元工錢,而自己在每批筍烤制的時候都得日夜不停地盯著柴火,辛苦至極。 省時省力還能增效。由于鮮筍未經蒸煮、壓榨直接生烤,里頭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得到最大保留,傳統筍干制作50公斤鮮筍能制作2.5公斤左右的筍干,而運用電烤方式卻可以制作4公斤左右的筍干。 既有經濟效益,更有生態效益。這一雙贏的項目讓中村這個水源保護地找到了新的出路。其實,為了讓市區30多萬居民喝上放心水,中村對于環境的保護從未中止:垃圾專門搜集、生活污水專門搜集、河道專項整治……目前,對于東牙溪水庫的生態修復已經進行了3年,投入了1100萬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