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做善事 梅列好人多
2018-04-22 11:34:46肖慶松?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一場意外車禍,讓陳榮喜在壯年時期高位截癱,臥床15年。2018年,他有個愿望——走城市綠道,游覽三明美景。 3月25日,恰逢陳榮喜老人63歲生日。梅列區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聯誼會與福建總隊三明支隊官兵、彩男愛心公益聯盟,共同完成老人的心愿——“暖心生日會,綠道志愿行”。 陳榮喜老人住在沒有電梯的樓房里。上午,志愿者們輪流把80多公斤的老人從9樓家中抬下樓,用車送到綠道,再用輪椅推著老人,瀏覽三明文明城市美景。在梅列段道南亭,30多名志愿者們唱著生日歌,送上蛋糕,祝老人生日快樂,使這個生活曲折的普通家庭,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 多年持之以恒的精神文明建設,三明涌現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梅列區自2007年3月開始“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以來,已有108人141人次被評為全國、省、市區級道德模范、身邊好人。 “榮譽不應是一個終點,而是新的開始。”聯誼會會長邱菊珍說,這是2012年成立梅列區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聯誼會的初衷,將眾多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匯聚在一起,組成一個大家庭,放大他們想做好事、會做好事的特點,防止出現“榮譽到手服務到頭”的現象。2015年,他們正式向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社團組織,并成立相應機構,由專人安排活動和籌措資金。 聯誼會組織開展城市保潔、義務獻血、植樹護綠等系列志愿服務累計時長超過7000多小時,人均近100小時。 一個團隊一面旗幟 “我來這里3年多了,他每年中秋、春節都來給我們送月餅、年糕,經常來看我們,很關心我們老人家。”今年除夕,在三明市老人公寓,一聽到鄒滿生的聲音,龔大娘就知道是這位熱心的老朋友又來了。在這里,每一個老人都能叫出鄒滿生的名字。 46歲的鄒滿生在梅列區小有名氣,是列西旺發糕餅廠廠長、梅列道德模范好人聯誼會的成員,帶領著一支志愿服務團隊。 2008年起,每逢中秋、春節,鄒滿生上門為社區26戶孤寡老人送溫暖。2012年,三明市老人公寓的100多位孤寡老人成了他的關愛對象,帶著志愿者們為老人們送去溫暖。2016年,鄒滿生入選福建好人榜。 “要置辦12桌菜,人手很緊張,聯誼會得知后來了5個人,義務幫忙買菜、端菜。”看著老人們津津有味地吃著年夜飯,鄒滿生覺得,辛苦都是值得的。 像鄒滿生這樣的帶頭人,在聯誼會中還有8名,如三明市無償獻血志愿者協會會長林瑞班、“彩男愛心發屋”公益聯盟創始人莊彩男、三明義工聯王桂珠等。他們不僅是聯誼會的骨干力量,還帶領著志愿者團隊,壯大聯誼會的力量。 聯誼會成員除了在市區,還有部分在鄉鎮,既有在崗的、也有無業的。為此,聯誼會根據地域分布,將108名成員劃分為列東一組、列東二組、徐碧組、列西組、陳大、洋溪6個小組,由各小組長通過負責日常聯絡工作,除集體活動外,小組活動就近開展。 有了人員,還要有陣地。聯誼會在市區和鄉鎮各設列東、列西志愿服務站與陳大、洋溪鎮志愿服務點,使每一次愛心活動有了“大本營”。“每一個模范都是一個亮點,每一個團隊都是一面旗幟,匯聚起來就是一股愛的強大力量。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邱菊珍自豪地說。 一滴水匯成一條河 周六一早,周正來到三明市梅列區東安社區的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聯誼會集合點,與20多個伙伴一起去山腰上的城市綠道。 一個早上,4公里綠道,他們撿起了數百個煙頭和各種包裝袋,但在周正看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成果——“有的人看到我們在撿垃圾,臉紅著把剛掏出來的煙放回去。有的人還主動加入我們的隊伍。” “退休后還能為社會做點事,挺有意義,但如果讓我一個人來,肯定會不好意思。”自去年退休以來,參加聯誼會的活動,每個月最后一個周末到綠道當環保志愿者,成了周正雷打不動的習慣。退休前,周正是梅列區法院少年審判庭的一名基層法官,2014年周正登上“中國好人榜”,獲評“誠實守信好人”。 搭建一個平臺,組建一支隊伍,要想持續運作,還要建立規范。聯誼會根據會員一年來參加各項公益活動的考勤情況,評出“年度最佳志愿者”及“年度志愿服務積極分子”,進行表彰。 獲評2017年度志愿服務積極分子的是聯誼會年齡最大的成員——77歲的“紅袖章阿姨”林婉貞。動過3次大手術的林阿姨生性樂觀,與人交流總是面帶笑容,只要社區居民有需要,她總是要幫一幫,陪同小區居民輸液、打掃衛生、社區內巡邏……去年,她參加了20次志愿服務活動。 聯誼會強大的凝聚力在活動中得到了維系,愛心與奉獻已融進了每個成員心中。 “‘好人’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難處,在活動中,大家成了兄弟姐妹,我們在志愿服務別人的同時,也盡可能地互幫互助,收獲了滿滿的感動。”邱菊珍說。 成員陳惠青對此深有體會。2003年,她的丈夫陳榮喜因車禍高位截癱。武警三明支隊七中隊的官兵和這個家庭結成了對子,并堅持每個星期過去幫助陳榮喜洗澡、理發、按摩、做家務等。2014年,這一愛心接力棒交至八中隊手中,直至今天。 顧好小家顧大家,陳惠青也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中,她說:“每個成員是一滴水,如今匯成一條河,灌溉森林和土地,永不枯竭。”(肖慶松)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