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文明祭祀漸成風
2018-04-22 11:53:12楊愛英?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日,筆者看見許多村民到泰寧縣的喪葬用品店購買了黃菊、白菊、百合、白玫瑰等漂亮的祭祀鮮花。 當我好奇地問手捧鮮花的大布村廖女士時,她很驕傲的告訴筆者:“現在鄉里到處宣傳移風易俗過綠色清明,我很贊同也支持這種做法。以前到墓地祭祀,經常能看到漫天飄灑的紙灰,聞到嗆鼻的煙霧,其實這樣的環境才是對逝者的不尊重。”廖女士還悄悄地告訴筆者:“老一輩的習俗一直傳承,清明祭祖寄哀思是人之常情,但是燒紙錢放鞭炮不僅浪費錢財,也破壞衛生環境。今年,打算以食品和鮮花祭祀,跟孩子們講一講爺爺輩的事跡,相信祖先也能‘收到’這份紀念和追憶。” 這不,廖女士一家早早準備了清明團子、煎豆腐、鴨蛋等祭品,拿上早已買好的鮮花去了墓地。 人們以鮮花悼念親人的同時,筆者發現一些新型的祭祀方式也已在鄉里悄然興起。一些在外打拼最終落了根,已故親人的骨灰又安葬在老家,每到清明時節,祭奠祖先就變成了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在外做生意的李先生就是這種情況,他告訴筆者:“網上祭祀興起之后,就開始選擇在網上祭奠祖先。”網上祭祀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在網上為逝者建立紀念館,上傳逝者的生平事跡、照片等,讓一些親朋好友一起祭奠。“放一些鮮花、音樂,并讓剛上小學的兒子認真地寫一些想對祖先說的心里話。”李先生的妻子說,希望能為已故的親人捎去思念,寄予自己美好的愿望。 除了網上祭祀,植樹祭祀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大龍鄉雙坪村的吳女士就十分推崇這種方式。“有一年清明祭祀放鞭炮時起火了,還好后來下雨,火被撲滅了,但是從那以后,家人上墳都不敢再放鞭炮燒紙錢。”吳女士說,“后來就選擇植樹祭祀,每年清明在祖先墳邊或者山上栽種一棵小樹苗,在樹上掛上一根細細的絲帶寄托哀思。到現在,最早種下的樹已經長成大樹可以遮陰了。” “跟往年相比,更多的村民開始放棄明火祭祀,而是選擇更文明的方式祭奠先人。這樣不僅節約錢財還保護環境,移風易俗已深入人心,對良好的鄉風民俗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更是我們紀委部門所提倡的做法。”大龍鄉紀委書記李郴由衷地說道。(楊愛英)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