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文:從物理教師到氟化工科研尖兵
2018-05-01 09:31:56方煒杭?來源:東南網(wǎng)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wǎng)5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馬文姍 張慧) 深灰色的工作服,瘦高的身材,燦爛的笑容,很難想象,眼前這位33歲的小伙子已是當?shù)胤ゎI域小有名氣的科研尖兵,而9年前,他還是一個物理教師。 他叫張運文,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科研部主任。2009年入職以來,他從一名門外漢成長為化工科研項目主管。他參與的一系列項目科技成果成功轉化投入批量生產,每年為公司創(chuàng)造利潤1000多萬元。他所在的海斯福,已成為三明氟化工產業(yè)的龍頭企業(yè)之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從小就對天體物理感興趣,張運文報考大學時,二話不說就選擇了物理專業(yè)。在師范院校讀大學期間,他學習成績優(yōu)秀,專業(yè)課成績一直名列前三,2008年畢業(yè)后到一所中學當實習物理老師。 “老師是教學生掌握知識,研發(fā)是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張運文發(fā)現(xiàn),自己更感興趣的是后者。2009年初,他告別講臺,來到當時創(chuàng)立僅兩年的海斯福。 雖說物理和化學的思維方式是相通的,但隔行如隔山。通過不斷摸索,加上虛心請教,半年之后,張運文對氟化工產品和衍生產品有了基本認識。 他的踏實努力,大家看在眼里。當公司決定啟動研發(fā)新型麻醉劑——七氟烷時,領導讓他參與到項目中去。這是他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激動之余,更多的是焦慮。 “第三代吸入式麻醉劑七氟烷在國內臨床早已應用,但專利被國外企業(yè)壟斷,國內藥企無法直接生產,導致七氟烷價格居高不下。”當時,做七氟烷新型麻醉劑,海斯福是全國第一家,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每一步都靠自己摸索。張運文和十幾名同事每天在實驗室工作十幾個小時,眼睛專注著近百個實驗玻璃瓶,反應、分析……做過的實驗不計其數(shù)。 半年后,七氟烷合成穩(wěn)定的數(shù)據(jù)出現(xiàn)了,緊接著,七氟烷提純工藝達標。當研發(fā)經理吳成英宣布七氟烷中試成功時,團隊的同事們相擁而泣,見習身份的張運文能力得到肯定——“基礎扎實,踏實肯干,適合做研發(fā)專員”。 研發(fā)沒有捷徑可走 2013年,張運文接到新型氟聚合物PFA的研發(fā)任務。他們用高溫法、熱解法嘗試,半年過去,效果都不理想。 一次偶然的嘗試給大家?guī)硐M!拔覀儑L試溶劑法,找到了問題的癥結。”緊接著,張運文團隊重新調整研發(fā)方向,重新編制實驗手冊。又是幾百組嚴謹?shù)膶Ρ葘嶒灒椖揩@得中試成功。張運文感慨道,這個偶然其實也是必然,研發(fā)實際上就是反復實驗,除此之外沒有捷徑可走。 因為興趣,所以堅持;因為堅持,所以突破。他先后負責了10多個新產品系列的研發(fā),突破一個個技術壁壘。這些成果投入生產后,每年為公司創(chuàng)造約1000萬元利潤。 除了研發(fā),他還積極推進技術改進。比如,六氟異丙基甲醚廢水處理工藝完善后,廢水排放量從年2000噸降至500噸,并從廢水中回收可用于化肥工業(yè)的硫酸鹽500噸。更換了雙酚AF的生產原料后,不僅降低生產成本,廢水排放也減少三分之二。三氟乙酸乙酯生產過程中不再使用胺類縛酸劑,成本降低的同時更環(huán)保。 說到張運文,公司同事都心疼地說,太拼,周末基本都在公司,連婚假只請了一天。而他說:“我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一喜歡,就要喜歡一輩子。”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