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沙縣小吃業主的困局和愛心堅守
2018-05-14 09:59:09鄧書榕?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鄧書榕文/圖 遭遇困局 5月4日晚9時多,在天津血液研究所附近的沙縣小吃店里,記者見到了正在廚房干活的王燕清。 王燕清是沙縣高砂鎮樟墩村人,2009年到天津經營沙縣小吃店。位于和平區的這家小吃店是2014年9月剛開的。和平區是天津市政治、商貿、金融、教育、醫療衛生中心。人流量大,王燕清的好手藝和大方的個性,使店鋪生意很好。 2016年8月的一天,王燕清收到了法院的一紙傳票。原來,房東將她告上了法庭。從此,王燕清陷入了一場她自己都想不到的官司。 幾經打聽,王燕清終于明白。原來,她的店鋪是從一個天津租戶手中轉租過來的。天津租戶與店鋪所有者有糾紛。這場糾紛嚴重影響了王燕清的營業。 從此,王燕清經常背著一個藍色手提環保袋,輾轉于派出所、法院等地,走上了維權之路。 負重前行 王燕清的沙縣小吃店,在當地很出名,還上過當地的電視新聞。因為,從2015年11月開始,她在餐廳內設立了“墻上的餐桌”,長期為需要幫助的患者及家屬捐助食物。客人只要多購買一份或者多份食物,記在便簽貼在墻上。受助者出示住院、就診和困難證明,就能取下便簽,免費就餐。 因為“墻上的餐桌”,王燕清被評為“真情天津”2015年度十大人物之一,2017年,還榮登“中國好人榜”。 “墻上的餐桌”幫助了無數困難的人,包括孤寡老人、流浪者、貧窮的病人及其家屬等,本報2016年12月28日《都市特刊》以《王燕清和她的墻上的餐桌》做過專題報道。兩年多來,她的愛心從送一餐飯,擴大到各類跑腿服務、免費提供住處、開導病人及家屬、為困難者提供工作等,她的小吃店,也逐漸成為了需要者的“港灣”。 遭遇了官司困局,她的“墻上的餐桌”還能繼續嗎? 記者看到,目前,店里包括王燕清,只有兩個勞動力。 以前店里有四個員工,王燕清可以輕松地打理“墻上的餐桌”,逢年過節還會做些粽子、水餃、甜點等,送給患者家屬吃。 “如果能夠正常營業,‘墻上的餐桌’就算沒有捐款,我也能維持下去。”王燕清說。 5月6日,一位從山西帶愛人到醫院復查的趙大伯,專程到店里看王燕清。幾個月不見,他見到王燕清的第一句話是“你怎么又瘦了”。 王燕清只是笑笑,沒有解釋。 對于兩年多來經歷的變故,王燕清從來沒有向領愛心餐的人、捐款的人說過。翻開她的朋友圈,也都是些積極向上的話語。 5月5日傍晚6時多,領取愛心餐的患者家屬陸續來了,是五名大姐。她們的愛人在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以下簡稱“天津血液研究所”)接受治療,她們在王燕清這里已經領取愛心餐1年以上了。 她們在店外聊著天,耐心等著。記者問她們為什么不進去等。“不想影響王姐做生意。”一位戴眼鏡的短發大姐說,“王姐從來沒有中斷供應過愛心餐,如果她要回老家,也會準備好若干天的蘋果、水餃等食物送給我們。” “我們這個餐是給患者家屬吃的,如果要給患者吃,你必須告訴我注意事項。”王燕清再三叮囑剛申請愛心餐的患者家屬李玲。她的愛人患上了白血病,已經在醫院治療了半個多月。病情穩定了,她才想到愛心餐。她給王燕清看了家鄉開具的困難證明,王燕清同意了。 晚上8時多,一個男子提著兩瓶啤酒來到店里。突然,他生氣地摔了電話。王燕清趕忙勸他放寬心。原來,這個男子是一名商人,他的大女兒得了白血病正在配型,是王燕清店里的老客戶了。王燕清經常聊天,開導他。 社區里,有個70多歲的退伍軍人,是個孤寡老人。他雖然生活困難,但很有原則,從來不接受免費的東西。王燕清就選擇加量不加價的方式幫助老人,十多元的飯菜,王燕清只收5元。即使不吃飯,老人也會到店里靜靜地坐上良久,還是坐在他喜歡的靠門位置。 王燕清的愛心感染了別的病人。小馬是來自黑龍江農村的9歲小男孩,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后,他家成了貧困戶。他的父母吃了兩年的愛心餐。過幾天,小馬就可以康復出院了。他把玩具留下來,托王燕清送給更需要的孩子。 也有不感恩或者冒領的家屬,這讓王燕清很為難。一次,有一個穿著貂皮大衣的患者家屬來店里,專門挑貴的飯菜點,還申請“愛心餐”,王燕清拒絕了她,她反過來罵王燕清“騙人、作秀”;還有人發微信,叫王燕清送兩個蘋果給他指定的人,態度惡劣,等等。 王燕清還遇上了“道德綁架”和社會的質疑。一次,她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朋友聚餐的消息,馬上就被人舉報,說她私吞善款進行消費。 “每筆捐款、領餐,我都有記錄。”王燕清向記者展示了厚厚的一沓“愛心餐領取表”“捐款表”及“現金日記賬本”。
堅持動力 “墻上的餐桌”一直有人關注和捐款。有學生、復查的病人家屬、退休老人、愛心團體等,有的每月固定捐款,但大部分是不定期的,有的捐贈者會指定幫助某一個人。 5月5日,王燕清收到了今年以來最大的一筆“續糧”款——來自家鄉沙縣供電公司,共7733元。沙縣供電公司志工鄭曉明說:“這是公司160名員工專門為‘墻上的餐桌’捐的款,希望能夠幫助更多困難的人。” 店里冰箱旁有個捐款箱,這是2016年3月10日,天津市慈善協會專門設立的。箱子的鑰匙由協會的人保管。善款將匯入協會統一的賬戶,并根據捐贈人本人的意愿,進入“墻上的餐桌·王燕清”愛心基金專項賬戶中,由市慈善協會統一管理,定向服務于白血病患者及家屬,無論刮風下雨,王燕清都會親自將善款送到天津市慈善協會,由天津市慈善協會的工作人員開箱清點,并存入“墻上的餐桌·王燕清”愛心基金專戶。王燕清從來沒有過問基金中有多少錢。她也從來沒有申請賬戶中的善款作為愛心餐之用。她共申請過四次,一次是為某醫院兒童患者的活動室添置一臺電腦,另外三次是為一位患淋巴瘤郝女士。 天津市慈善協會募捐財務部主任李俊霞說:“佩服王姐在自己困難的時候還堅持幫助他人,‘墻上的餐桌’,那個基金專戶是單獨管理的,確實是用在困難的人身上。善款多的時候,她都會風雨無阻地送來。” 王燕清的微信好友通訊錄中,共有600多人,多數是患者及其家屬、愛心人士。 王燕清的店鋪卷入官司糾紛中后,經濟和精神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店鋪收入不定,積蓄越來越少,還欠了外債,女兒需要大學學費,王燕清心情低落,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此時,她收到了來自朋友的關心。一個天津市電力公司的員工,只要王燕清店鋪出現電力方面的故障,他基本隨叫隨到;一個在工地上班的朋友,王燕清店鋪餐廚垃圾較多時,他都會幫忙…… 現在,王燕清租住在店鋪背后一個兩房一廚一衛的單元房。其中一間是專門免費留給困難的人住的。5月7日,劉健母子來復查,王燕清已提前把房間打掃整潔,等著他們的到來。而隔壁,王燕清自己的房間,卻沒時間整理,一片狼藉。“房東從來沒有漲過我的房租,其他租戶的房租聽說都已經漲到2800元了。”王燕清非常感恩。 點滴感動,是王燕清繼續愛心之旅的動力。 如今的她正在等待案件結果。“如果調解成功,我可能有機會繼續租賃這間店鋪,繼續愛心事業;如果調解失敗了,無論我去哪里,我做公益的愛心不會變。”王燕清含淚說。 記者手記 困境中的堅守更可貴 王燕清作為沙縣在外經營沙縣小吃6萬大軍中的一員,在幫助別人中找到快樂,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得到所在城市的認可。她是“全國文明城市”沙縣的驕傲。 如今,“墻上的餐桌”出現了危機,但因為王燕清的負重堅持卻沒有真正“斷糧”,王燕清此舉更加令人佩服。 危機與愛心并不沖突。店鋪轉租產生的糾紛,可以等待依法裁決。愛心的堅守,需要更多愛心人士的接力與社會的理解。 記者在這也想提醒各位沙縣小吃業主,平日要多學習法律知識,在遇到轉租店面時,一定要多看、多問,捋清店面間的利害關系,找一家放心的店面經營。 也希望,王燕清能夠早日從糾紛中解脫,輕松前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