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田園變公園 風景變“錢景”
2018-05-16 11:50:30方煒杭?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5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邱慧敏) 喜訊4月從意大利羅馬傳來。在第五次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際論壇上,尤溪聯合梯田作為“中國南方稻作梯田系統”四個子項目之一,獲頒“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證書。深山碧玉從此走出深閨,走向世界。 無獨有偶,4月上旬,尤溪縣桂峰古民居景區獲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為繼湯川俠天下、朱子文化園后的又一個4A級景區。至此,尤溪已有3個4A級、3個3A級國家旅游景區。而在2015年底以前,尤溪全縣A級景區數為零。 以龍頭帶動全域旅游,以全域旅游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傳統農業大縣尤溪,正在經歷一場發展觀念、發展方式的全方位嬗變。 從“吃飯農業”到“功能農業” 5月中旬,聯合梯田正迎來新生。 在聯合鎮東邊村,景區大門、旅游服務中心、旅游公廁等工程正在抓緊建設。東邊村村支書蔡啟錫告訴記者,這是今年初剛剛開工的錦繡梯田旅游項目,總投資2億元。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金字招牌的取得,打破了聯合梯田旅游招商難瓶頸。 綿延于聯合鎮8個建制村的聯合梯田規模宏大,是我國開鑿最早的大型古梯田群之一。依山開墾,傳承千年,聯合梯田形成一套獨特的灌溉體系。通過人工挖掘水渠和溪流,使山上涵養的水源流入村莊和梯田,一部分滿足村莊的人畜飲水需求,另一部分滿足梯田耕作需要。田中有寨,寨中有田,人與自然在這里和諧共存。 聯合梯田多年前就先后被評為世界十大梯田和中國五大魅力梯田之一,游客和攝影愛好者紛至沓來。同時,由于人口外流,這里出現梯田拋荒現象,被認為是“可持續發展典范的農耕稻作文化”一度面臨難以持續的危機。 鎮里曾想通過收取門票的方式發展旅游,但發現行不通。2014年,鎮里好不容易引來一家旅游公司幫助開發,卻因為“門票都沒地方收”搖搖頭便走了。農業鄉鎮就不能搞旅游嗎? 在俠天下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池昭穩看來,答案是否定的。5年前,他被湯川鄉胡厝村的山水所吸引,決定在尤溪開發以俠文化為主題的山水體驗旅游景區。2014年底,景區試營業一個月,過去這個“施工隊連吃面都找不到地方”的小村莊,每天迎來3000多名旅客,全鄉1.8萬人口有5000多周邊群眾因它吃上了旅游飯。 正是看中旅游帶來的綜合效應,2015年底,尤溪首次提出“我家在景區”的發展目標。這個擁有朱子故里、中國傳統古村落、土堡、銀杏林等旅游資源,金柑、綠竹、竹子、油茶等四個“中國之鄉”,“尤溪綠筍”“尤溪綠茶”“尤溪茶籽油”“尤溪金柑”“尤溪紅”等5個國家地理標志集體商標的傳統農業大縣,由此邁上“全域旅游”的轉型升級之路。 處處皆景非處處造景 “除了正在建的梯田休閑觀光區、生態休閑自駕車露營地、梯田攝影、書畫展示館、田間咖啡館、農特產品購物街等配套項目也正著力動工。”聯合鎮黨委書記陳祥耀告訴記者,“這一切的前提是保護,不搞大拆大建,目的是通過提升公共服務體系和公共基礎設施,為游客提供良好體驗。” 保護,從梯田復墾開始。針對拋荒現象,尤溪安排專項資金對復墾和種植進行補助,2017年完成核心區929畝拋荒田復墾;“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村民收益。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