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金融知識,守住‘錢袋子’”
2018-06-07 11:49:24?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三明6月7日訊 近年來,老百姓“錢袋子”被戳破的事情屢屢出現,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非法金融廣告、非法集資、電信詐騙、銀行卡盜刷以及校園不良網絡借貸等。低凈值人群的金融能力和風險責任意識較弱,難以自覺遠離和抵制非法金融活動。因此,低凈值人群選擇金融產品和服務時可通過勤學、多思、慎行、善改、明責五步驟來增強自身的辨別能力,堅決遠離非法金融活動,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一、勤學。廣泛學習金融知識,提高自身識別非法金融活動的能力。 1、涉及非法金融廣告,應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了解互聯網金融基本知識,掌握常見非法金融廣告類型及識別方法以及被非法金融廣告誤導的救濟途徑。 2、涉及非法集資,應明辨常見的線上、線下非法集資方式,例如“金融互助為名的傳銷”“畸高年化收益率的P2P圈錢”“存單變保單”“銀行‘飛單”,“高額貼息攬儲”等。 3、涉及電信詐騙,應了解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識別方法、防范和補救措施以及注意事項等,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郵包詐騙、冒充熟人詐騙、中獎信息詐騙、網購詐騙、電話欠費詐騙、退稅詐騙、假冒匯款或催還借款名義詐騙、虛構股票個股走勢詐騙、貸款詐騙、以“假車禍或摔傷住院”為名的詐騙、虛構綁架事實的詐騙、QQ騙、發送虛假招聘廣告詐騙、發送預測彩票信息詐騙、發布敲詐勒索信息詐騙等。 4、涉及銀行卡盜刷,應掌握銀行卡、移動支付、個人信息保護等基本知識。 5、涉及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學習網絡借貸、助學貸款等知識和相關法規政策,了解和掌握合法助學信貸渠道。 二、多思。多多思考,提高警惕,避免盲目、沖動地進行金融交易。 1、涉及非法金融廣告,當金融廣告的收益讓人心動時,要思考廣告中的金融產品的風險在哪里,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多大。 2、涉及非法集資,對高收益的誘惑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妄想“天上掉餡餅”,對“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的投資項目進行冷靜分析,避免上當受騙。 3、涉及校園不良網絡借貸,要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想一想使用有害網絡借貸是否有能力償還高息,是否會給自已帶來嚴重的影響,對不良網絡借貸應有抵制能力。 三、慎行。規范自身金融行為,謹慎使用金融工具,避免自已陷入預先埋伏好的非法金融陷阱中。 1、涉及電信詐騙,不輕易將個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規的機構、網站中,網銀賬號、普通社交賬號密碼要區分,密碼定期修改,謹防信息泄露。 2、涉及銀行卡盜刷,養成規范使用銀行卡、自我保護個人金融信息的良好習慣,正確使用和管理支付工具,防范銀行卡盜刷等不法侵害。 四、善改。發現自身固有的行為偏差和錯誤交易習慣后,要積極改正。金融消費者一旦發現或經人提醒自己參與到了非法金融活動中時,要堅決停止。不規范的經濟活動蘊藏著巨大風險,尤其是參與非法集資的金融消費者應認識到非法集資行為不受法律保護,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果斷退出。青少年也應果斷中止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防范校園不良網絡借貸對自己經濟、精神甚至是生命的侵害。 五、明責。明確掌握自身在金融交易中應承擔的責任。金融消費者在正常的金融交易中要樹立責任意識,明白其“自享收益”的同時,要“自擔風險”,因此,要自覺遠離非法金融活動,避免盲目投資和沖動交易,承但正常的金融交易風險,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