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贖買留青山 青山變金山
2018-07-03 09:54:38方煒杭 鄧書榕 魏興谷?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國家要保護生態、林農要采伐商品林,矛盾如何破解?三明通過推行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租賃補助等試點改革,初步實現“生態得保護,林農得利益”的雙贏目標,為全國提供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東南網7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鄧書榕 魏興谷)如果有一片郁郁蔥蔥的林子,即將成熟,正盤算著砍掉賣錢的時候,突然被人喊停,你會不會很著急?過了一段時間,這人又拿著錢買下林子,非但不砍,還繼續往里頭投錢種樹,你會不會覺得不可思議? “生態效益和林農利益兩者都要!”這,就是發源于三明的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探索的第一種解法——直接贖買。5年來,三明在這一基礎上又探索出租賃補助、置換調整等多種方式推動商品林贖買改革,截至目前,三明累計投入1.52億元,完成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6.7萬畝。 贖買留青山,青山變金山,這項改革帶來的一系列效應正在顯現。 青山添新綠 “這林子太漂亮了!”時隔4年再次來到嶺頭村,羅范欽看著路邊這片曾屬于自己的林子,發出驚嘆。 “原來的杉木壯了、高了,又套種不少閩楠,現在都有碗口粗了。這種林子的固土保水效果比以前強太多了。”老羅這么解釋“漂亮”。 “此前是人工種植的純杉木林,樹齡二十多年了,當時我正準備砍掉賣錢。”羅范欽是永安市西洋鎮舊街村的造林大戶,2012年,一紙“限伐令”打亂他的計劃——“我流轉過來的林子,又投了很多錢撫育管理,不讓砍,我的投入怎么辦?” 為什么不讓砍?永安市林業局的楊敏說,為了保護生態。2012年,我省重新區劃界定重點生態區位,對沿河、沿路和環城一重山以及水源保護地等生態脆弱或敏感區的森林實施限伐,因為這片林子恰好位于國道旁,也就是重點生態區位。在永安,像老羅這樣限伐的商品林有近14萬畝;在三明,有195萬畝。 “這種林子屬于村集體或個人,砍掉賣錢天經地義,可從生態的角度來看,一成熟就砍很可惜,因為達到同樣的生態價值又要再等20多年。”“限伐令”只是“刀下留樹”的權宜之計,為了生態效益不讓砍,可林農權益如何保障? 破題從2014年開始。永安市財政出資1500萬元,同時成立一個非營利性的生態文明建設志愿者協會,由協會向社會發動捐贈籌集1500萬元,總共3000萬元,目標是先贖買1萬畝。很快,協會就找到老羅,通過第三方機構評估價格,老羅覺得價格較為公道,當場決定把這片林子賣給協會。 贖買只是開始。永安出臺規定,對協會贖買后的林木間伐、木材銷售、補植套種的定價、招標、施工管理等進行規范;成立專門的隊伍,負責專業化、社會化管護。目的是通過專業化的科學經營,把針葉林改造為針葉闊葉混交林,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 老羅的這片林子通過兩次間伐,一些長勢不好的杉木被砍掉,保留50棵長得好的,為補植鄉土闊葉樹留下空間。兩次間伐可出材4.5立方米,產生效益近2000元。 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綠上添綠”。這些資金用在杉木林下套種閩楠等鄉土闊葉樹,以及將來的撫育、森林防火等,從而實現自我造血。這種可持續的資源培育模式,讓永安成為我省唯一的國家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 森林添綠,林農增收,破解兩難換來雙贏的贖買制探索得到省政府的肯定。2015年6月,永安、沙縣與省內其他5個縣(市)被我省列為首批重點區位商品林贖買省級試點縣(市)。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