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農業牽手物聯網農耕增添新動能
2018-07-26 08:52:08莊嚴 邱慧敏 蘇春鳳?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工人在纏獼猴桃藤。 基地百香果即將上市。 大棚種植基地 東南網7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邱慧敏 蘇春鳳 文/圖) 編者按: 隨著物聯網研發和應用力度的加大,“物聯網+農業”廣受歡迎。作為農業發展的“新工具”,物聯網怎么才能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 去年,為加快推進福建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提高福建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我省在食用菌、茶葉、水果、蔬菜及畜禽等產業中,選擇產業規模集中、信息化基礎好的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省級農業物聯網示范點38個,尤溪久泰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便是其一。久泰用物聯網技術牽手傳統農業生產,如此的碰撞會呈現出怎樣的火花? 久泰農業一角 掃一掃關注助村 農業更顯智能高效 走進尤溪久泰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位于尤溪聯合鎮的1號智能溫室大棚,只見地塊間分布著黑色的水肥管道,大棚的一側排列著風機,另一側是水簾裝置,幫助大棚降溫,增加濕度。大棚內試種的蓮霧、釋迦、藍寶石葡萄、燕窩火龍果等多種名優特果樹品種,正通過物聯網控制系統盡快適應當地的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 久泰成立于2015年7月,投資開發“久泰生態產業園”項目,建設集農業休閑、旅游觀光、科研教學、倉儲物流等為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目前已初具規模,是2017—2018年省級農業物聯網示范點項目。 久泰的物聯網,主要建設了農業智能控制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以及遠程專家在線三大系統。 “把水或者肥料輸送到指定的區域,一個人就可以完成,十分方便。”公司技術總監陳元燈一邊自豪地介紹公司的物聯網技術,一邊在智能水肥一體控制機的顯示屏上,做了幾個簡單的操作,水、肥就自動通過管道,指定澆灌大棚內種植的藍寶石葡萄。 營養液自動配比系統,會按照不同植物生長需求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生長階段需求,智能化調配出不同的營養液,選擇所想灌溉的區域就可以分棚、分片、分品種等方式進行自動化澆灌,為果樹生長提供“精準施肥”,定時、定量滿足果樹各階段生長的肥水需求。智能溫室大棚還配備了遮陽網系統、保溫系統等,能自動化控制棚內的溫度、光照。 每天上午,陳元燈到基地后,都會上各個大棚巡視一圈,翻看葉子,檢查土壤,查看登記情況……最后來到智能水肥一體控制機前,通上電源,打開水閥,對照著本子上的記錄開始進行操作,并在農事操作記錄表上進行登記:“6月29日,晴,2號棚;陽光玫瑰葡萄,水滴生物水溶肥少量;4號棚……” “這不僅節省了用工成本,也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陳元燈說,去年大棚里種植了黃金百香果,按以往人工成本差不多要每畝7000元,用了水肥一體化設備后每畝才5000多元一點,30畝百香果就節省了好幾萬元。同時,智能溫控大棚的使用,不僅解決了傳統果樹種植“靠天吃飯”難題,降低了成本投入,還提升了果品產量和質量,提高了異地品種馴化的可能性和馴化速度。 為配合農業產業園智能化的建設,去年久泰加入了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平臺。“果樹的生長期比較長,要從前期種植就開始登記農事記錄。”陳元燈表示,要提供安全優質的水果,加入可追溯平臺是大勢所趨,久泰計劃投入200萬元進行智能溫控大棚內監控探頭、無線土壤溫濕度、空氣溫濕度傳感器、顯示屏等設備安裝建設,對園區種植全程記錄,可隨時隨地查看各項數據參數,實現環境可控、品質可靠、政府可監管、消費者可追溯查詢。 這些數據參數也可反過來指導生產。久泰總經理陳顯果說:“公司正著手建立遠程專家在線系統,讓園區實現園區虛擬加現實綜合管理,所有監控點直觀顯示,監測數據一目了然,方便進行數據分析,把脈園區內種植情況,提高種植效率、增加企業效益。”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