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樂組建鄉村講師團:暢談新思想 共話奔小康
2018-08-14 09:31:34黃琳斌 沙觀球?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8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琳斌 通訊員 沙觀球) 3日上午,將樂縣黃潭鎮祖教村。村醫楊啟和家的院子里,一樹紫荊花開得正艷。“2005年,中央提出按‘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去年,十九大報告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這前后20字要求有什么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縣委黨校副校長汪泓和幾十位村民圍坐在一起,邊喝擂茶,邊暢談“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話題。原來,祖教村是將樂12個鄉村振興示范點之一,該村這天邀請縣里的鄉村講師團下村授課。 汪泓介紹,將樂群眾喜喝擂茶聚眾議事。作為我省10個鄉村講師團試點縣(市、區)之一,將樂5月組建“擂茶+”鄉村講師團,以組織輕松活潑的擂茶宣講會為主要活動方式。講師團下設“理論通”“農博士”“健康行”“文明風”“小板凳”“領頭雁”等6支宣講小分隊,成員由理論工作者、專業技術人員、優秀村主干、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致富能人等組成。采用菜單式選學模式,以理論宣講為主軸,“產業發展、農用技術、民生知識、鄉風文明、文化傳承”等為支線,有針對性開展宣講。 “原來的20字講‘村容整潔’,現在提出‘生態宜居’,我覺得我們村要做到生態宜居,首先要做到村容整潔,到處都是垃圾不可能宜居。另外,生態宜居的要求又比村容整潔高。我們村水要更綠,山要更青,這樣才會生態宜居。”村民廖茂發表示。 “你說得很對。”汪泓說,“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過去只要村里面掃干凈、東西擺整齊就可以了,現在大家希望喝的水要更干凈,呼吸的空氣要更新鮮……”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了。雖然下課時間到了,但部分群眾還不愿散去。 祖教村黨支部書記范松榮說,祖教村是革命老區村、市級扶貧開發重點村。2015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11020元,村集體收入6.6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7戶28人。經近幾年發展,去年村集體收入突破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400元。 祖教村森林覆蓋率88.4%,金溪穿村而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好綠水青山,才有全面小康。”范松榮說,村集體利用良好的生態優勢,和福建金森集團合作,共同開發林地,并投資入股集團,村集體年收益近10萬元,村民年均可收入5500元。全村還流轉土地570畝給千芳公司發展名貴苗木產業,建立10萬株香茶花基地。從前年開始,每到正月茶花盛開的季節,都有大量游客來賞花。為此,村里正規劃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業,建設民宿,進一步帶動村民和村集體增收。 在村邊的甘蔗田,記者遇到52歲的脫貧戶林飛坤。他說,老母親因高血壓導致偏癱,兩個雙胞胎女兒又上高中,2015年他們被列為貧困戶。今年2月,他種了1.5畝甘蔗,由政府提供蔗苗、肥料和技術指導,年底預計可賺1.3萬元左右。村里還安排他當衛生保潔員,每月工資256元。更讓他開心的是,兩個女兒今年高考都考出不錯的成績。 范松榮又帶記者到村頭的楠木林公園參觀。只見幾十棵楠木遍布步道兩側,荷花池中綠葉襯著點點紅花。這片楠木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前幾年村里在這里修了公園,成了村民休閑的好去處。談及這幾年村里的變化,在園中閑坐的村民楊繼祿不假思索地說:“變化最明顯的有兩個:一個是收入增加了,一個是環境變好了。” 作為縣美麗鄉村示范村,這幾年,政府投資1100多萬元,實施安全飲水項目,拆除豬欄、舊烤房69間,建設綠化帶800多米、綠化1.2萬平方米,實施道路改造近2公里,聘請保潔員、河道專管員開展家園清潔行動,開展垃圾分類試點。“我們有信心建成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新祖教!”范松榮表示。 體會 祖教村黨支書范松榮:我們的小康,不是光追求經濟發展、村民富裕,而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全面進步。今年,我們村將繼續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步伐。一是抓扶貧攻堅,讓貧困群眾脫貧不返貧;二是抓產業增收,積極對接千芳茶花園觀賞休閑游等項目的實施,同時推動食用菌種植規模化;三是抓滿意服務,廣泛開展“一趟不用跑”黨員便民服務,進一步提高基層衛生所服務能力;四是抓鄉村文明,重新修訂村規民約,多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豐富鄉村文化;五是抓民生事業,做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污水PPP項目等項目。 ?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