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張發標:有愛心的化學老師
2018-10-09 09:55:51賴全平 伍水林?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寧化記者站 賴全平 通訊員 伍水林文/圖 36年扎根鄉村教育事業,他以校為家,愛生如子,多次獲評縣鄉“優秀教師”。36年,他教過整整二代人,桃李滿天下,其中就有“神七”火箭最年輕的工程師王道連。 他叫張發標,今年55歲,寧化二中高級化學教師。 讓化學課變得有趣 “他的化學課很有趣,從不照本宣科,他愛讓學生動手做實驗,結合實驗結果再講知識點。”在學生劉宏英看來,張發標風趣幽默,總能把難題講得容易理解。 寧化二中創辦于1897年,已有111年的歷史,屬省三級達標學校,距離縣城18公里,寄宿生900多名,留守學生和特殊生多。化學課歷來是學生眼中的老大難,學習難度大。 多年來,張發標向老教師請教,向年輕教師學習電腦操作、課件制作等技能。教學中精雕細琢,做到思路清晰透徹、講解深入淺出,力求使每一節課成為示范課。他聯系實際,從身邊的事例著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遇到學生聽不懂,就不厭其煩講解。學生成績下降,他便單獨“開小灶”。在他努力下,后進生漸漸變成好學生。他帶出的班級,高考化學成績都很突出,不少學生考入全國知名高校。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2005年9月,張發標被提拔為寧化二中教務主任后,結合學校實際,提出了“節節清、日日清、月月清”的教學思路,教學質量明顯提升。他撰寫的《化學作業教學必須改革》《辯證思維與有機化學復習》等10多篇教學論文在全國知名刊物發表。 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張發標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樂于和學生同甘共苦。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放心不下學生,走進宿舍幫學生關好門窗,蓋好被褥。他所帶班級多次獲評“市縣先進班級”,他獲評“優秀班主任”。 張發標樂于和學生交朋友,談理想,談學習,談生活,成為學生心中的“知心人”。 1996年10月,德才兼備的好學生王道連,因家里貧困面臨輟學,張發標悄悄掏出300元工資,資助王道連繼續上學。在他帶動和倡導下,全班學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王道連的父親很感動:“哪怕砸鍋賣鐵,再苦再累,我也要支持兒子上學。”在大家幫助下,王道連發奮讀書,第二年考入重點高校,如今事業有成,成為參與中國航空航天“神七”火箭發射的最年輕工程師之一,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 2002年高考前夕,學生王強因過度緊張,天天失眠,白天頭昏腦漲,學習狀態極差,苦不堪言。張發標很快發現異常,并及時安撫,陪他一起跑步,讓他平靜地參加高考,如愿考上大學,如今王強事業有成。他感慨,張老師是難得的好老師,他從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那時家里收入很低,連學雜費都交不起,家人多次想讓我外出打工。”在廣州一家國企上班的小陳表示,當初要是沒有張老師在生活上的資助,自己很可能輟學,更不用談考上重點大學。 大家眼中的“師傅” 張發標愛校如家,每天他都是最早到校,最遲離開。長期早出晚歸,女兒和他產生了距離。“父親也愛我,只是除了我,父親還有上百個‘兒女’需要照顧。長大了,我漸漸明白不一樣的父愛。”女兒這樣說。 寧化二中校長羅珍寶告訴記者,張發標是默默耕耘的老黃牛,是師生眼中名副其實的“師傅”。“他資歷老,業務水平高,對我們這些年輕的教師特別關心,經常向我們提出教學建議。”同事劉長柏對張發標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9月,學校寄宿生人數劇增,亟需增設食堂管理員,為近千名寄宿生的飯卡充值。因工作時間長,枯燥繁瑣,別的老師都不愿意接手,張發標卻干得有滋有味。他為學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深得學生和家長好評。 “既然選擇了當老師,就應該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校負責,更應該對這份事業負責。”這就是張發標的一片“初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