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2018-10-11 11:23:49王毅?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航拍視角下的制種稻田,長勢喜人。 農民拉著繩索在稻田里翻動稻花促進授粉。 拉花粉的繩索在稻田中,形成一道笑臉弧線。 東南網10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毅 通訊員 陳曉星 文/圖) 編者按: 閩江源頭,一粒種子,從上世紀70年代引種至建寧,在市場大潮中,種業歷經波峰浪谷,時起時伏。如今,歷經40多年的成長,這顆小種子,通過不懈努力,已“破繭成蝶”,從品種改良到基地建設,再到產業發展,40多年來累計生產優質商品種子5億公斤,銷往全國16個?。ㄊ?、區)水稻產區以及印尼、孟加拉、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建寧種子最早從何而來?又有多少品種?最終又賣向何方?它又是如何助力當地百姓增收致富? 這些年來,時間在變,建寧雜交水稻制種的品質不變,品種卻在不斷升級。 據了解,建寧是中國稻種基地的核心區,是全國最大的縣級種子生產基地,目前水稻制種面積穩定在14萬畝以上,年產量3100萬公斤以上,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10%左右。 安家閩江源頭 優勢得天獨厚 說起建寧的雜交水稻制種,知道的人都豎起大拇指??纱蠖鄶等瞬恢?,這種子、這技術最早從何而來? 上世紀70年代,建寧先后選派了近千名農民和農技人員到海南學習雜交水稻制種。 “那年我18歲,初中剛畢業。生產大隊隊長通知我,我被選上去海南島‘南繁基地’學習雜交水稻制種?!彪m然事情已經過去了40多年,但黃坊鄉將上村村民何火明回憶起當年事仍歷歷在目。他說,海南一年可種三季甚至四季水稻。在農業科技人員的教導下,他從浸種開始,然后催芽,再到病蟲防治、水肥管理,每一個環節都學得很認真。特別是對于花期調整這個最核心的課題,何火明光筆記就記了厚厚一本。 “建寧獨特的地理和氣候優勢,很適合制種?!苯▽幏N子管理站站長余添發說,建寧縣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地形地貌特殊,又因山壟田多,無論在空間或時間上,自然隔離條件好,有利于品種布局,不同品種之間不會互相干擾。有坑有壟的優勢,也增強了雜交水稻制種的抗災能力,不會出現毀滅性的問題。 如今,建寧是中國稻種基地的核心區,是全國最大的縣級種子生產基地,目前水稻制種面積穩定在14萬畝以上,年產量3100萬公斤以上,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10%左右。建寧的制種農戶經過培訓和生產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保持了很高的制種積極性,自1975年開展雜交水稻育種以來,建寧縣雜交水稻制種品種從上世紀70年代的2至3個發展到現在的300多個,累計生產了5億公斤雜交水稻種子。 8萬“農民大軍” 個個制種能手 因這粒小種子,建寧農民成了“土專家”,有了增收致富的“法寶”。 今年50歲的胡長春是溪口鎮溪口村人,他是建寧眾多制種經紀人中的一個。30年前,剛滿20歲的胡長春開始從事制種這個行當。 雜交水稻制種是一項技術活,在插秧、授粉、收割上都與水稻種植不同。水稻種植的是雜交的第一代種子,可以自花授粉,而用于制種的“親本”分為母本和父本,由于母本是不育系,需要父本授粉。 “在制種中,播種時間很重要,不同的品種父本播下去后,母本要幾天后種下地有講究,如果錯期掌握不準,就會造成花期不遇,進而減產?!焙L春說,頭幾年,他常常吃這方面的虧。 一路摸索一路前行。胡長春不僅在田里自己摸索,還不時參加農業部門或者制種公司舉辦的培訓班,從制種行業的“門外漢”變成了“土專家”。如今,胡長春手上管理著1000多農戶,制種面積有1.5萬多畝。他說,每年他們生產的種子有50%銷往越南、巴基斯坦、印尼等國家。 在建寧,像胡長春這樣的制種經紀人有153名,另外還有幾十個制種專業合作社,他們是種業中介,維系著制種公司和農戶,為農戶提供種植親本的同時,也提供技術服務。 能人帶頭示范,制種技術從點到面鋪張開來。全縣農業人口12.91萬人,總戶數2.95萬戶,參與制種農戶2.35萬戶8萬多人,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制種的行家里手。 制種能手多,與縣里的重視分不開。余添發說,從上個世紀70年代縣里選派近千名農民和農技人員到海南學習制種技術開始,這樣的外出學習實踐,幾乎每年有。特別是農技人員,他們的學習所得,通過開展技術幫扶活動,大多應用在農民身上了。 去年以來,縣里提出制種農民職業化的目標,通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現種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僅去年一年,縣里就開展專場培訓20多場次,參訓人員2000多人次。 “機械部隊”服務 省時省力省錢 9月12日一大早,在溪口鎮楓源村山川小組,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手正使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 “現在制種輕松多了,耕、種、防、收、烤全部都能機械化,省時省力,還省錢。”村民吳蘭高說,今年制種面積30畝,原來這個時候非常忙,拉水、兌藥、噴藥一個人得干兩三天。現在用無人機植保,只需要一個小時,防治費用每畝還能節省25至40元不等。 從純手工的播種、耕地、除草、收割,到機插、機耕、機收,建寧這個制種大縣一步步與機械化聯系在一起。今年43歲的黃勤建,是溪口鎮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說,機械化植保,一分鐘能完成2畝地,一架無人機一天能完成500畝,而且只需兩個人,一個遙控作業,一個拉水兌藥,兩個人干了十幾個人的活。 眼下,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增至60多人,農機手23人,合作社內的農機集耕、種、防、收、烤于一體,共有五大系列11個類型,黃勤建名下的農機有200多臺套,合作社有近千臺套。今年合作社共承包了農戶們1.4萬多畝的田地,專業為他們提供各類作業服務。 這幾年,溪口鎮楓源村的制種大戶周慧泉一家,主要在明溪承包土地制種,今年制種面積達200畝。周慧泉說,農忙時雇工難,讓他很苦惱。大前年,由于天氣不好,他幾百畝雜交水稻被雨淋濕,爛了1.5萬多公斤,最終只能以每公斤0.7元的價格賤賣。 從前年開始,周慧泉和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簽訂協議,把防治、收割、烘干等服務承包出去?!坝辛思亦l農業機械隊的幫助,即使在外種田,也沒有后顧之憂?!敝芑廴χf。 黃勤建的農機專業合作社40余臺收割機常年從事跨區作業,服務區域遍布周邊縣市,每臺收割機日均作業面積達50畝以上。 縣農機管理中心副主任吳家清說,目前建寧縣農機總動力達到16.5萬千瓦,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5.3%,機械化水平居于全省領先地位。 龍頭企業帶動 育繁推一體化 在建寧縣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們忙著包裝銷往廣東的雜交水稻種子?!艾F在,我們公司的種子不僅在全國各地有銷售,還銷往國外。”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仁輝介紹說,2014年,公司與印尼進行雜交水稻制種生產技術合作。經過幾年的成功試種,今年年初,公司已銷售5000多公斤種子到印尼。 禾豐公司是三明市打造“中國稻種”基地的示范龍頭,是建寧唯一一家從事雜交水稻種子研究、生產、加工、經營于一體的綜合性種子企業。目前,公司擁有制種基地4萬余畝,年生產雜交水稻種子1000多萬公斤,占全縣制種面積的30%。 禾豐公司的發展,不僅僅是將制種基地面積做大,更多還是借助科技力量將產業做強。“早在2013年以前,建寧種子由于缺乏自己的品牌和品種,可以說是充當一個大型種子加工廠的角色。”建寧種子管理站站長余添發說,外地的種業公司春季到建寧找合作社或者經紀人,提供“親本”,讓他們去找農民生產。到了秋季,各種型號的貨車就齊聚建寧,一車一車地把收獲精選好的種子拉走。 吳仁暉說,禾豐種業在成立之初,沒有自己的品牌和品種,只能代制種,然后貼牌銷售。 “目前,公司已經建有全省首個種業公司院士專家團隊,有顏龍安等院士級的雜交水稻院士團隊,全國這方面的院士團隊總共只有6個?!眳侨蕰熣f,除此之外,工作站還入駐了江西省超級稻研究中心、武漢大學等多個專家團隊,擁有知識產權品種21個、自主研發選育品種13個。 這些年來,科技的力量讓禾豐公司嘗盡了甜頭:企業從單純的種子加工廠發展到“育繁推一體化”?!斑@樣的改變,讓企業的利潤增長了10余倍。”吳仁暉說,下一步,禾豐打算把現有制種面積從4萬余畝擴大到5萬畝,成為建寧縣制種基地面積最大的企業,由于利潤提高,給農民的收購價格也將相應提升,讓農民也享受“育繁推一體化”帶來的實惠。 “產業要高質量發展,要有生命力,還得科學規劃才行。”建寧縣委書記鄭劍波介紹說,近年來,建寧縣積極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全國第一個制定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從標準化、產業化、機械化等方面推動種子產業轉型發展。 據了解,目前建寧縣雜交水稻制種產值10億元,帶動當地農民增收1.5億元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來自全國各地知名的育種公司,湖南隆平、北京金色農華、中種農嘉集團等69家種業公司在建寧建立制種基地,40多年來累計生產優質商品種子5億公斤,銷往全國16個?。ㄊ小^)水稻產區以及印尼、孟加拉、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