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小伙竹林里種“雪裙仙子”
2018-10-11 11:34:48林丹 鐘祝爛?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野生的竹蓀外觀呈黃色。這是基地種植竹蓀以來采的第4朵野生竹蓀。 東南網10月11日訊(福建日報 林丹 鐘祝爛 文/圖)從永安驅車到羅坊鄉左拔村,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走進左拔村村民吳仁杰的原生態竹蓀種植基地,不時傳出鳥兒歡快的鳴叫聲,山泉水潺潺,清風徐徐,使人神清氣爽。這樣的生態環境,長出的竹蓀自然勝人一籌。 一上午,吳仁杰和他的合作伙伴葉建盛忙著采摘新冒出的竹蓀,望著一朵朵潔白的竹蓀,他們心里滿是收獲的喜悅。 “今天的運氣真好!你瞧,這朵竹蓀是野生的,外觀呈黃色,不是人工種植的白色竹蓀,這是我們基地種植竹蓀以來采的第4朵野生竹蓀。”吳仁杰自豪地說。 吳仁杰1985年出生,如今是永安市山源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去年年初,他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葉建盛,開始接觸竹蓀種植。葉建盛是古田人,走南闖北種竹蓀、賣竹蓀多年,是個“土專家”。 竹蓀是一種珍稀的食用菌,營養豐富,香味濃郁,滋味鮮美,自古就被列為“草八珍”之一。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菌中皇后”。竹蓀為竹林腐生真菌,以分解死亡的竹根、竹竿和竹葉等為營養源。 經過一番了解,吳仁杰十分看好竹蓀種植的市場前景,恰好,自己家中經營著120畝的竹林,溫度、土壤適宜種植竹蓀,何不就地取材,嘗試一番。 吳仁杰與葉建盛決定共同在左拔村建立竹蓀種植基地。他們先在左拔村試種古優1號棘托長裙竹蓀,獲得成功。試種成功,給吳仁杰增強了信心。 去年9月,在永安市農業局食用菌站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吳仁杰與葉建盛投入30余萬元,在竹山上開溝、填料,購買了古優1號棘托長裙竹蓀菌種,挖出蓄水池,采購了噴灌設備……開始在竹林下、樹林下播撒希望的種子。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加上葉建盛多年的竹蓀種植經驗,很快,左拔村竹蓀種植基地里,一朵朵竹蓀破“殼”而出。 竹蓀采摘講究時間,破蕾開裙就要馬上采摘并及時烘干,否則就會枯萎。每天天一亮,吳仁杰與葉建盛忙著上山采摘竹蓀,確保新鮮。 “我們基地的竹蓀都是7:00至11:00破‘殼’,過了這個時間就不長了,所以要及時采摘。”葉建盛說。 為了保證竹蓀的品質,基地里的竹林除草不用除草劑,使用除草機除草。 一份付出一份收獲,因為精心照顧,左拔村竹蓀種植基地里喝著山泉水長大的竹蓀有“顏值”、有“身高”、有品質,屬于一等品,每朵竹蓀長約25至30厘米。 目前,左拔村竹蓀種植基地,每天可采摘竹蓀鮮品25至30公斤,烤干后,竹蓀干品以每公斤300元的價格銷往深圳、古田等地,供不應求。 由于在竹林種植竹蓀,也為竹林增加了肥力,使毛竹、竹筍長得更旺盛且產量更高。 “明年,我們準備搭建30畝的竹蓀種植大棚,擴大種植規模。”對于竹蓀種植的未來,吳仁杰信心滿滿。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