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謝信,揭開二十年愛心路
2018-10-19 12:22:41方煒杭?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10月1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吳學生 謝華忠) “劉叔叔,我的教師資格證考下來了。還有,我已經找到工作,在福州一家軟件公司,每月有近4000元的工資……”近日,看完陳曉琳發來的短信,劉雄飛心上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這也意味著一段歷時9年的“助學長跑”告一段落。 寄給領導的信 劉雄飛是建寧人,建寧縣供電公司的職工。“好你個劉師傅,居然瞞著我們做了這么多年好事,也不讓我們湊一份子。”今年3月,綜合服務班班長荊樹河把公司領導轉交的一封信遞給劉雄飛。 “從中學到大學,這一路走來我始終不忘感恩您給予我和我家人的幫助,2018年是嶄新的開始,我即將離開象牙塔,邁入社會,用自己的所學創造人生的價值……”原來,這是一封福建師范大學學生陳曉琳寄來的感謝信。畢業前夕,陳曉琳寫了兩封感謝信,一封給劉雄飛本人,一封寄給國網建寧縣供電公司領導。一段此前一直不為人知的愛心故事才得以浮出水面。 陳曉琳是南平市延平區樟湖鎮人,從小由母親一手帶大,生活十分拮據,每年的學費是家里最頭疼的一件事。2009年,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當時還在讀中學的曉琳家的情況后,劉雄飛決定資助她:上大學以后每個月500元、每年6000元,直至其大學畢業。 陳曉琳的信中還言道:“回想中學時期,我家里經濟負擔較重,我十分迷茫,而這時,熱衷慈善的您了解到我的家庭情況,并聯系到我當時的班主任資助了我的學業,您還鼓勵我說要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我也希望能夠將這份善意傳遞,也能夠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真的非常感謝他,是他改變了曉琳的一生。”曉琳的媽媽感動地說道。中學期間,只要有空,劉雄飛都會開車5個小時到曉琳家里或學校看望她。就讀大學時,劉雄飛則利用休息時間送去生活用品。自始至終,他勉勵曉琳一定要好好讀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有能力再回報社會。 上大學后,曉琳不僅每學年都能獲得獎學金,平時還勤工儉學。“叔叔,您以后不要再給我寄錢了,我現在可以自食其力了。”劉雄飛的善心和愛心感動了曉琳。但劉雄飛還在繼續堅持,并且交代曉琳不要為了錢而對學業分心、對自己生活苛刻,多余的錢拿去幫助身邊更加困難的同學。 善舉成為習慣 初見劉雄飛,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憨厚、真誠、樸實。除了陳曉琳,劉雄飛還默默地幫助了許多人。 1999年的一個周末,劉雄飛和朋友去建寧縣客坊鄉辦事,了解到客坊村街上遭遇火災,有5戶村民的房屋被燒毀。“要過年了,村民住的地方都沒有了,非常可憐!”說起當時的情景,劉雄飛皺起了眉頭。當天,劉雄飛一起幫忙安頓好受災的村民后,還委托當時的客坊鄉派出所紀所長將1000元現金捐贈給他們。而這相當于他當時兩個月的工資。 漸漸地,劉雄飛的善舉成為一種習慣。之后的20年,每次聽到哪個村民日子很苦或是誰家中有人生病無錢醫治時,他都會捐個幾百或幾千的。他常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一次,劉雄飛和妻子去黃埠桂陽村時,看到路邊的茅草房里住著一位老婆婆。眼前的困苦場景,讓劉雄飛很震驚,當場就拿出500元,交給了老婆婆。2016年,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位家境貧困的福州小孩得了白血病,立即通過微信轉了2000元。 20年來,接受過劉雄飛幫助的有100多人次,至于捐出的善款有多少,他自己也從來沒記過、沒算過。他說,只要有能力有機會,會這樣一直做下去。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