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有一片“小三線”兵工廠老建筑
2018-11-09 09:14:42黃琳斌 邱燦旺?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辦公樓 廠房 東南網11月9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黃琳斌 通訊員 邱燦旺 馬骕 文/圖)在泰寧縣杉城鎮王石坑村,青山環抱的小山坳里,分布著一片具有典型的德國包豪斯風格的老建筑。厚實的紅磚、青磚墻體,大跨度屋頂,簡約明朗的輪廓線條,爬上窗口的青藤,寫滿了歷史的滄桑。這就是上世紀“小三線”建設時原兵工廠8470廠的舊址。 該廠前身為上海永昌五金廠,1965年遷入今三明市三元區,更名為三明市無線電元件廠。1970年1月,該廠劃歸國防工辦,并與三明市電工儀器廠合并,成立福建省電信元件二廠,代號7782廠,同年3月遷往泰寧。1971年更名為泰寧電容器廠(第一廠名)、福建前進機電廠(第二廠名),代號8470廠。1984年,與三明市無線電一廠合并,組成福建省三明無線電元件總廠,后遷往永安。2000年,該廠宣告破產。 王石坑村民兵營長范貴華是土生土長的本村人。他介紹,廠區占地面積約35畝,建筑約50棟,包括廠房、禮堂、辦公樓、學校、郵電所、衛生所、食堂、冰庫、宿舍等,保存基本完好,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 “我小的時候,經常到這里的食堂買饅頭、油條,非常好吃。夏天這里還做冰棒。大禮堂周末放電影,我們都會跑去看。工廠還有班車開到城里,我們可以免費坐……”他眉飛色舞地說。 8470廠建筑群目前一部分歸縣林業局管轄,一部分歸杉城鎮。記者走訪設在建筑群中的米廠、酒廠、木竹制品廠等幾家小企業,老板們異口同聲地夸這些老建筑結實、質量好,每年只要花點錢修繕一下屋頂,就行了。有人還說,當年為了修這個工廠,專門從江西拉了紅磚過來。 目前,除了辦廠和少量居民居住,還有大量建筑處于閑置狀態。其實,這個建筑群具有良好的開發利用條件:離縣城僅約5公里,有一條大馬路直達,交通便利;身處風景優美的小山中,周邊有農田、茶山,環境良好;絕大多數建筑集中在一個面積不大的地方,便于集中游賞和開發利用;村里居民不多,沒有市井的喧囂。 泰寧縣文體廣電出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縣里規劃將這個建筑群打造成國家級創意文化產業園,該項目已列入三明市發改委招商項目。創意園將培育形成一批文化創意的產業群:建設創意泰寧藝術家村落,以傳統文化、工藝美術為題材,打造創意文化產業功能園區。建設小型博物館群,如服飾館、市井生活館、民俗娛樂館、泰寧名人館等主題的微縮博物館。成立中國丹霞自然遺產聯盟和中國丹霞論壇,舉辦中國丹霞旅游文化節等節慶文化旅游活動,建設中國海峽文化旅游論壇等。 據了解,8470廠建筑群是我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小三線”建設工業遺址,真實記錄了那段歲月,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化和審美價值。當地干部建議,有關部門可以考慮將其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明確一個主管部門,更好地對之進行保護和利用。 相關鏈接>>> “小三線”建設 三線建設,指的是自1964年到1980年,我國在中西部地區13個省份進行的、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一線地區指位于沿邊沿海的前線地區;二線地區主要指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4省的東半部;三線地區指一、二線以外的地區,主要包括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份。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小三線”,我省的“小三線”是三明。當年在三明市區、泰寧、寧化、明溪、清流等地建設了一批兵工廠。 包豪斯風格 包豪斯風格指德國人格羅皮烏斯1919年創立的一個藝術和設計流派,強調實用、簡潔、通透和大氣,富有現代主義美感,對世界的建筑藝術和工藝設計的發展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德國魏瑪和德紹的包豪斯遺址、以色列特拉維夫市的包豪斯建筑群,先后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在我國,早期有代表性的包豪斯建筑是北京798工廠和上海同濟大學文遠樓,前者被譽為共和國電子工業的搖籃。自本世紀初起,大批藝術家進駐798廠,他們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筑風格,經過富有創意的改造,將廠房變成富有特色的展示和創作空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窗口、北京時尚文化的新地標。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