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退役干部林上斗,回到家鄉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當選村支書,帶動村民發展旅游、百香果等產業。昔日的貧困村、“賭博村”、“空殼村”,如今變了樣
阿斗治村
東南網11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邱慧敏)
“我叫林上斗,大家都叫我阿斗,土生土長的半山人。”初次見面,林上斗總會自豪地強調自己的家鄉。
半山村位于尤溪縣梅仙鎮,3年前還是一個貧困村、“賭博村”、“空殼村”。2015年,從軍34年后退役的林上斗,回到村里當選村支書。
村子一天天在變,外出務工的村民們回來了,強有力的黨支部在茁壯成長;可大家說,林上斗敢打硬仗、敢于擔當、敢于勝利、樂于奉獻的軍人作風沒有變。如今,半山村已發展成為全省10個“美麗鄉村典型示范村”之一。
“面對歪風不站出來,怎么能算軍人”
林上斗是一名空軍退役干部。他坦言,當時從雷達兵某旅旅長的崗位上卸任后,只想回村多陪陪自己的母親,多看看生養自己的村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半山村背靠四座山,每座山都只管一半;面朝一條河,與對岸的汶潭村劃河而治,河中還有座半月形小島。這雖是全鎮最小的村,卻是林上斗心中最美的鄉愁。
“外面的世界變化這么大,家鄉卻還是這么落后。”回鄉后,林上斗感到心痛——大量勞力外出,1000人的半山村僅剩300多人;村集體還欠著三四十萬元錢;5條深長的溝成了垃圾坑,污水滋生著蚊蠅,一天能粘滿五張蒼蠅紙;全村與外界的聯系只有一條泥土路,還是“路尾”,在一些人眼里這里是絕佳的聚賭場所,村口安排兩個人,一有情況就四散逃上山,賭博之風屢禁不止。
林上斗很快就發現,這樣的局面不是修一兩條路、蓋一兩座房能改變的。他覺得自己得站出來,便自愿把黨組織關系轉到半山村,參加當年6月的村級組織換屆。
林上斗的全票當選,引起轟動。有人感嘆:“雖說旅長回鄉是好事,可窮后生好不容易跳出山溝溝,竟然回來當村支書,還說不拿村里一分錢工資。”有人甚至調侃:“那么大的旅長回來管這么個爛攤子,真是傻瓜二百五。”其實,別人不知道,他婉拒了一家企業的高薪聘請,說服了盼團圓的妻女。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件事,就是推薦了一批人品端正、才干服眾的黨員干部充實領導班子;第二件事,召開了30多年未能召開的全體村民大會,給大家規劃半山村的發展藍圖;第三件事,狠剎賭博之風。
“他一進來,就把牌收了!你當你的支書,我打我的牌,管太寬了吧!我們幾個人合計,如果再這樣子,就對他不客氣了,管他什么阿斗!管他什么旅長!”村民小黃當初還對林上斗心存怨恨,但戒賭后日子越過越好,如今對林上斗滿懷感激。
“沒有人站出來,這個事就禁不下來。風氣不轉,發展將成為空談。面對歪風不站出來,怎么能算軍人?”林上斗言出必行,不懼威脅,賭博逐漸在半山村銷聲匿跡。
“不能想辦法讓群眾致富,還叫什么黨員”
“半山半水半月島,你看景色好不好,半山生態真的好,所以鷺群來筑巢……”
一路唱著自編山歌,撐著竹排帶著游客去半月島賞白鷺,林上樹十分滿意自己的新職業:“現在心里高興就想唱,唱起來就停不下來。”
然而,此前的林上樹在大家眼里是個寡言的人。盡管與林上斗同屬上字輩,但兩人交集不多,一個外出當兵,一個村里打魚:“過去收入不穩定,村里亂糟糟,你說怎么唱得出來?”
“不能想辦法讓群眾致富,還叫什么黨員?”林上斗決定以發展旅游業帶動全村發展。
搞旅游?林上樹心想,阿斗該不會是開玩笑吧,當時村里來一個生人,全村的人都當新聞傳。
而在林上斗看來,半山村有著別人沒有的特色寶貝——鷺鳥、名木古樹、古民居,還被中國綠發會授予全國首個“中華鷺鳥保護地”稱號。經過討論,村里決定花5萬元從武夷山買竹排,“五一”長假第一天,票就賣了5000多元。半山村的旅游算是起了步。
試驗也帶來了新問題,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紅利怎么分?
“鄉村振興必須有一個好的制度來保障,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富裕。”在林上斗的提議下,半山村開始探索“村社合一”模式,村民以每人交股金200元的形式入股由村集體成立的半月島生態發展專業合作社,并陸續把耕地、宅基地、林地進行整合,村兩委只提出意見,資金管理、運作經營、分紅等由合作社負責。
以竹排碼頭附近的望桂民宿為例,房主以民宿入股,占比30%,合作社占比70%。合作社出資進行修繕,共同經營再分紅。
“不吃大鍋飯,才能保護積極性,讓效益最大化。”村主任林上巾說,如今合作社種植了20多畝桂樹,建起全省面積最大、270畝的綠桐基地。全村230多戶村民,戶戶都入股合作社。
去年起,村里推廣種植新品種黃金百香果,實行百香果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百香果種植時,由村合作社墊付搭架、果苗資金;收成時,由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使用“半月島”品牌,統一對外銷售。半山村黃金百香果種植基地被列為省級百香果示范園,2017年產值達200余萬元。
產業興旺了,不少在外打工的農民陸續回到家門口就業,本村110多個勞動力直接或間接參與了旅游業和相關配套產業的工作。林上巾告訴記者,現在全村常住人口已從最少時300人回升到900多人。
“鄉村要振興,單靠一兩個人是不行的”
站在竹排碼頭,不遠處是一座施工中的大橋。橋通后,半山村將與對岸的汶潭村相連,告別只有一條進村路的歷史。
“鄉村要振興,單靠一兩個人是不行的,關鍵要有給力的黨支部。”在林上斗看來,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座大橋,是黨組織共同努力的結果。
村里的變化,阿斗的作為,吸引了一批在外能人回村。受林上斗影響而申請入黨的林志為,當選村黨支部副書記。“我之所以放棄在外的事業回來,是因為旅長給半山帶來的希望。他不要一分工資,還全身心投入,大家都看在眼里。”林志為說,“我也要實實在在做點事。”
半山村的三年經歷,為林上斗積累了鄉村治理的寶貴經驗。在林上斗的規劃中,除了短期內建好半山大橋,還要推進土地流轉、解決自來水問題。
不止于此。為了帶動周邊村共同發展,去年起,梅仙鎮半山村、通演村、汶潭村開始探索試行“跨村聯建”黨建模式。打破區域界限,推動周邊幾個村同步發展,成為擺在半山村面前的重要課題。
去年5月,在縣、鎮兩級的全力支持下,半山村與通演村、汶潭村組建了聯村黨總支,由半山村黨支部書記林上斗任黨總支書記。
目前,聯村黨總支已確定了“議題征集、集中研究、分層執行”的議事決策機制,并聘請廈門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聯村進行統一規劃,明確各村產業發展方向。
同時,聯村正在努力整合區域資金、項目、產業等資源,推行基礎聯建、項目聯營、民生聯動,“優勢互補、同步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如,正在實施的半山大橋項目建成后,各村將形成6分鐘交通圈;在推進半山村省級百香果示范項目過程中,土地供應不足,通過聯村統籌協調,落實用地200畝,保障項目落地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