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愛心使者 集小善成大愛
2018-12-13 12:51:59莊嚴?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洋中民間愛心志愿者冒雨給困難群眾送食品。 到洋中鎮坪坑村開展端午敬老活動,為老人們煮飯。 在聯合鎮惠州村為老人測量血壓。 東南網12月13日(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邱慧敏 嚴士冬 文/圖) 扶危濟困、照料老人、義務助學……在尤溪縣洋中鎮,活躍著一支“草根組織”:洋中民間愛心志愿者服務隊。近兩年來,他們通過號召“日捐一元,周行一善”的方式,把微小的善凝聚起來,融化在生活點滴中,匯成了愛的海洋。 從三人行到成群結隊 洋中民間愛心志愿者服務隊的發起人是李文。此前,他在鎮里開一家小旅館,家里有3個正在上學的孩子,經濟并不富裕。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人物”。 李文做公益始于2016年。“我和幾個在廈門、莆田參加過公益活動的朋友聊天,也想為家鄉盡點綿薄之力。當時尤溪還沒有這類民間公益組織。”這對李文的觸動很大,“洋中能不能也有一支民間愛心志愿者服務隊呢?” 2016年10月1日,李文和兩個朋友,3個人湊了600元,開始了第一期公益活動。通過走訪了解,他們把洋中鎮天堂村40多歲的蔡宣亮家庭列為幫扶對象。蔡宣亮智障,妻子也有精神問題,生活環境差,唯一的女兒由岳父岳母照顧。“100元資助,加上一點生活日常用品,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一位朋友把他們的志愿服務活動內容制作成“美篇”分享到朋友圈,立刻得到了不少愛心人士的關注。 之后,不少人主動聯系李文表示愿意參與。洋中鎮梅峰村的陳建仁就是其中一個,他專程來到李文家中,并提議:“人少籌錢困難,很難長久,多宣傳,號召大家每天捐1元,參與公益。” 很快,“洋中青年愛心志愿者服務隊”微信群應運而生,入群不設門檻,所有人都可以入群,有錢捐錢,有力出力。后來,微信群更名為“洋中民間愛心志愿者服務隊”。 “群里的成員從一開始的幾個人變成幾十個、上百個,現在愛心微信群有2個,成員總數超過700人。我們秉承自愿原則,愛心微信群的人員來來去去,但總人數一直在增長。”李文介紹。服務隊已成為由鎮村干部、老師、農民、個體經營者、學生等各行各業共同組成的愛心“大家庭”。 平凡愛心匯成感動 李愛梅從2016年開始參加服務隊。“我們基本是周日中午12點集合,12點半出發,群成員誰有空就誰去。訂下了幫扶目標方案,大家都風雨無阻。”李愛梅是洋中村支委、婦聯主席,平時挺忙的。但至今,她已參加70多期公益活動。她說:“帶動別人一起做愛心的事,還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覺得充實而快樂。” 洋中鎮上塘村的獨居老人池奶奶已經80多歲,是個啞巴,生活不便。志愿者們多次去看望,幫她洗頭、剪指甲、打掃衛生,買生活用品。“我們給她愛心款,她一再推辭,表示不需要錢,看到我們就很開心。每次我們離開,她都不舍地把我們送出很遠。”李愛梅說,“許多農村空巢老人更需要的是陪伴。” 每月1號,志愿者們會輪流為聯洋村的朱仁祥夫妻送去食用油、大米、蔬菜、衣服等精心準備的生活用品。這個愛心行動,志愿者們已堅持了1年多。朱仁祥腿腳不便,長期臥床,妻子有交流障礙,兒子又因精神疾病常年住在醫院里。 去年4月,服務隊通過走訪了解,將朱仁祥一家確定為定捐對象,獲得朱氏宗親、群里愛心人士等積極響應,募得資金1.04萬元。考慮到他們沒有管理資金的能力,經村里的宗親會、村干部一同商量,這筆錢由服務隊代管,用于每月為他們購買生活用品。今年4月朱仁祥老人去世后,志愿者們仍然定期為他的妻子送去生活用品。 服務隊有一個共識:公益不是有錢才去做的,有心,所有人都可以做公益。蔡碧蓉經常帶自己10歲和7歲的女兒一起參加公益活動。“媽媽,明天周末,是不是要去做愛心活動了?”已成了孩子們每周必問的一句話。 李文同時也強調:“做公益基于自愿原則,大家有空了都可以參加。但有一條很重要,要先把自己家庭弄好來,照顧好小家才能幫助大家。” 透明管理贏得信任 “每周一善,周日下午活動結束后,微信公眾號會及時發布活動照片、捐資愛心榜、賬目明細等,同時公布下期活動幫扶對象和活動方案。”蔡碧蓉還是服務隊的宣傳員,主要負責公眾號的更新,和同伴們一起記錄下每期活動情況。翻出公眾號的推送,第83期活動情況一目了然:9月16日,服務隊前往后樓村看望77歲的獨居老人蔡梅英,送去總計1253元的愛心款、愛心物質;截至當日,服務隊善款總余額53616.52元。 除了宣傳員,服務隊里還有“點包員”專門負責收微信群的愛心紅包;有人負責統計,每天向群里發布“愛心榜”“收支明細”,讓每一個紅包收入、每一筆支出都透明公開;此外,還有志愿者負責財務、策劃、攝影、后勤等。 “現在參與管理的骨干成員穩定在26人左右,大家分工明確,彼此鼓勵,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心。”李文介紹,隨著成員不斷增多,不時有人提出新的建議,讓管理不斷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較規范的活動流程,保證志愿服務活動可持續開展。 志愿者們通過走訪調查形式確認幫扶對象。群成員捐助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定捐”,愛心人士指定捐助某個困難群眾;另一種是直接捐給服務隊,由服務隊靈活用于公益活動。 “‘定捐’募集的資金一般直接給受捐助家庭,如果他們沒有保管能力,交由他們的親戚、村干部保管,或由服務隊代管。”李文介紹,聯洋村的朱仁祥夫妻正是定捐的受益人之一。 而直接捐助給服務隊員的資金將用于服務隊開展各項公益活動,比如2018年春節前夕,服務隊和鎮民政辦的工作人員,先后到17個村,慰問困難群眾。此外,服務隊還開展母親節活動、敬老院孝老等活動。 隨著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洋中民間愛心志愿者服務隊力量逐漸壯大,愛心活動還延伸至周邊西濱、聯合、湯川等鄉鎮。截至2018年9月底,洋中民間愛心志愿者服務隊共接收愛心伙伴們的愛心捐贈紅包總額290745.17元,支出233497.49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