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鋼:打造全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一流企業
2018-12-18 11:48:38林智雄?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鋼圓棒生產線 三鋼正在創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三鋼:打造全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一流企業 ——三鋼改革開放40年發展紀略 東南網12月18日訊(福建日報 林智雄) 1978年,三鋼的鋼產量僅為13.51萬噸,當年的銷售收入為8022萬元,利潤虧損365萬元,企業基礎管理非常薄弱,生產經營狀況極為不佳。 2017年,三鋼集團產鋼1119.41萬噸,與1978年相比增長了8185.78%;銷售收入達到了510.58億元,增長了63547.52%;實現利稅108.64億元,取得了建廠以來的最好經營業績。 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于三鋼抓住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解放思想,勇于改革,銳意創新。目前,三鋼正以“打造全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一流企業”為目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轉型升級和內部降本增效,加強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為我省以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貢獻三鋼力量。 自1988年以來,三鋼連年進入中國500強企業行列,成為福建省國企改革的一面旗幟。在全國鋼鐵行業對標企業中,各項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進入全行業先進水平。去年,三鋼集團資產總額排第24位,鋼產量排第17位,利稅總額排第3位,利潤總額排第2位,總資產貢獻率排第2位,噸鋼利稅排名第1位。今年1—11月,三鋼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25.58億元、同比增長16.44%;實現利稅總額123.78億元,同比增長36.85%。且在2018年1至10月的全國鋼鐵企業對標中,工業增加值率排名第1位。 一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經營機制不斷創新完善 從1958年建廠到1978年期間,三鋼僅有三年體現盈利、三年合計利潤為500萬元。 改革開放以來,三鋼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立足企業實際,不斷改革創新,先后進行企業整頓與完善健全經濟責任制、投入產出承包、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集團化運作,促進了企業經營機制轉變,增添了企業活力。 1979年10月,經省政府批準,三鋼列為全省第一批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單位,實行“全額利潤包干分成制”,即把企業利潤包干留成的比例確定為30%(其中發展基金7%、職工福利基金12%、職工獎勵基金11%),從人財物和產供銷方面擴大了企業自主權。 1982年3月,三鋼以完善和落實經濟責任制為突破口,進行勞動紀律整頓、領導班子調整以及企業勞動組織和企業管理基礎工作的整頓,使企業的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1980年鋼產量跨上了20萬噸臺階,企業從1979年開始連年實現盈利。 一石激起千層浪。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廠長經理,發揚敢為天下先的創舉,聯名呼吁為企業“松綁”放權,為企業投入產出承包的改革嘗試造出了聲勢。三鋼的兩輪投入產出承包就此走上歷史舞臺。 1985年7月,省政府批復同意三鋼實行第一輪投入產出承包,至1990年期間,三鋼進行了加快改革、搞活企業等方面的有益嘗試,重點改革企業領導體制,在繼續試行廠長負責制的基礎上,成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建立了廠長辦公會議制度;其次是進行企業分配制度的改革,嘗試設立了廠內效益工資。取得了明顯成效,1987年鋼產量跨上30萬噸臺階,1985年至1990年的利潤累計達1.58億元。 1991年至1995年,三鋼又進行了第二輪承包。1991年鋼產量跨上了50萬噸臺階。但是,就在這五年,三鋼的鋼產量始終在50萬噸徘徊,企業缺失了再發展的動能。 如何破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為三鋼的發展重開篇章。 2000年3月,省委、省政府批準三鋼改制組建為國有獨資公司,同年4月,省政府下文,福建省三明鋼鐵廠改組為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現工廠制向公司制的轉變。2001年,經省政府批準,同意三鋼集團作為主發起人,聯合其他八家發起人,設立并由三鋼集團控股(占總股本比例的90.87%)的福建三鋼閩光股份公司,2007年1月26日,三鋼閩光股份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公開發行股票。 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快速健康發展。1998年鋼產量突破百萬噸,2003年跨上200萬噸臺階,2005年躍上300萬噸臺階,到2014年具備了年產鋼1000萬噸的能力。 二 深化供給側改革工藝裝備、品種結構脫胎換骨 習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先后兩次到三鋼調研指導。三鋼牢記囑托,始終堅持不懈地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優。 按照“經濟、先進、適用”的原則,三鋼在關鍵工序進行重大技術改造,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間斷地對工藝裝備進行改造,遵循鋼鐵工業產業發展政策持續不斷地發展先進、淘汰落后,推動工藝裝備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實現了工藝裝備的大型化、現代化、自動化、綠色化、智能化。三鋼現在的很多工藝裝備都是當前福建省內最先進的裝備,成為福建省內唯一一家從焦化到軋鋼的全流程鋼鐵企業,實現了企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了發展質量。 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三鋼產品主要以螺紋鋼和普通線材為主,被戲稱為“面條+褲腰帶”。2000年,三鋼成立新產品開發辦公室,成立了跨部門跨單位的研發團隊——優鋼項目部,形成了具有上百個鋼種的優質建筑材、金屬制品材、中厚板材、工業用材圓鋼等四大系列產品。實現從生產單一建材向生產多品種、多規格的高端鋼材轉型升級。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和部署,2007年,三鋼集團兼并重組了福建三安鋼鐵有限公司,同時,省政府將長期虧損的三化公司整體劃入三鋼集團,成為三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2014年成立福建羅源閩光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收購福建三金鋼鐵有限公司;2017年成立漳州閩光有限責任公司收購福建省正和鋼管有限公司,構建起了三明本部、泉州安溪、福州羅源、漳州正和四地的鋼鐵生產基地,已形成年產鋼1100萬噸和以鋼鐵業為主、多元產業并舉的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 目前,三鋼正在根據“適度發展多元化產業”的戰略定位,拓展除鋼鐵主業及上下游外的貿易、金融、IT、物流等產業。 三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環境質量大幅改善 40年來,三鋼始終從關系企業生存發展的高度抓好環境保護工作,著力打造綠色三鋼。 早在1976年,三鋼就成立了環境保護領導機構,并設有專職辦事人員。同時從資金上加大環保投入,積極采用先進工藝技術,提升污染防治水平。1979年至1995年三鋼共投入環保治理資金11035.5萬元,完成了143個污染治理項目和省、市下達的第一批、第二批治理任務,1996年被評為福建省工業污染防治十佳企業。 1998年至2007年三鋼共投入環保治理資金65513萬元。2008年至2017年三鋼共投入環保治理資金117392.1萬元,其中“三同時”環保配套項目投資62795萬元,環保技改項目資金54597.1萬元。 三鋼積極開展環境體系認證與清潔生產審核,2004年5月和2007年12月完成第一、二輪清潔生產審核,清潔生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014年4月啟動第三輪清潔生產審核工作,2016年3月通過上級部門組織的驗收。與此同時,三鋼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通過發展與鋼鐵冶金相關聯的產業,完成一批如礦渣微粉、煤氣發電等循環經濟項目,最大限度回收焦爐、高爐、轉爐煤氣等清潔能源,減少一氧化碳排放,實現從傳統型工業向節能環保型工業轉變。三鋼循環經濟工業區被列為福建省四個循環經濟試點單位之一。2007年12月,三鋼躋身第二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2014年11月,三鋼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單位通過由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等7個部委聯合驗收。 1997年與2017年相比,三鋼集團三明本部鋼產量由82.44萬噸增長到651.8萬噸,廠區面積由2.72平方公里增加到4.03平方公里(增加三化公司),而降塵量卻由1997年的43.37噸/平方公里·月降到2017年的11.72噸/平方公里·月。 鋼產量增加了7.9倍,但降塵量卻縮少了3.7倍,實現增產不增污、增產不增廢、增產不增能耗的“綠色鋼鐵”目標。2009年,三鋼榮獲“中華寶鋼環境優秀獎”。 今年,三鋼發出了“建設生態旅游工廠,打造綠色生態新三鋼”的動員令,推進三鋼由鋼鐵制造型企業向鋼鐵制造服務型企業轉型。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